工作動態

中國農科院調研組赴錫山臺創園調研

2016年10月10日 來源:無錫錫山臺灣農民創業園
  5月1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經所所長王東陽帶隊赴錫山臺創園調研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副區長周剛陪同調研。
  王東陽一行實地查看了園區水稻園智能化灌溉管理係統、蚌子河、東鬱園林彩色種苗種植基地、虹越花卉基地、三陽農業夢工廠等地,重點觀摩了臺創園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區項目與管理情況、氮磷攔截工程、噴滴灌技術、田間智能設施等。王所長表示,臺創園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工作,充分發揮了院校合作平臺,研究創新和推廣了一批科研成果,基礎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希望進一步加強科研項目合作,在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探索上努力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近年來,臺創園切實加強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大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充分發揮農業在保護生態中的積極作用和貢獻,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推進農業業態調整。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轉變園區養殖企業為規模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引進及推廣清潔生產種植模式,杜絕了畜禽排泄物污染。推廣輪作和間作套作,支持因地制宜開展生態型復合種植,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促進種地養地結合,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二是探索農業模式創新。實行生態優先戰略,把生態農業建設貫穿于園區發展的全過程,實現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改善農業生產環境、維護農產品安全與生態安全的最佳模式。以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三清工程”為重點,強化生態環境基礎建設,注重農業生態保護,改善農業生產環境,促進了園區經濟健康發展、生態良性循環。三是強化農業技術創新。積極探索應用各項新技術,與揚州大學合作開發的水稻智能化節水灌溉係統,為國內最先進的水稻智能化管理係統,節約水30%以上。與江蘇商達水務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農業面源污染監測係統可遠距離實時監測水質狀況,實現農田河網水質全方位監控。與日本三菱公司合作研發的高科技多功能膜,高透光,阻隔指定光譜等特點,最大限度的減少了病蟲害污染的可能。四是減少農業“增存量”。減少“增量”,實施化肥和農藥零增長。在化肥使用上,實施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調減了碳銨等氮肥的投入,在農藥使用上,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新品種,同時合作試驗有機生物肥料及生物農藥,園區化肥及農藥強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減少“存量”,實施農業污染及廢棄物零存量。積極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物處理及生態攔截工程,建設了種植區生態溝渠和生態濕地兩道氮磷攔截係統,實施水稻園秸稈還田工程,有效減少農業廢棄物及水源污染。
  下階段,園區將針對農村環境和農業面源污染的突出環境問題,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模式,進一步加大防治宣傳力度、綜合治理力度和長效管理力度,促進園區農村、農業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