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簡介

2013年11月19日 14:11 來源: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係2001年經國務院同意、民政部批準成立的專門從事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國家一級協會(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編號:社證字第4596號)。其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農業交流協會”,主管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執行機構是理事會。目前設會長1名,副會長3名,理事21人。

  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及其前身“中國農業交流協會”是大陸最早從事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民間社團組織,有30多年的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工作積累,與臺灣農業主管部門、各級農會、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及其它多個農業組織和社會團體建立了穩定高效的溝通和磋商機制,在兩岸農業人員交往、信息交流、產業合作、突發事件處理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立足于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專業研討、農產品展銷、農業人員交流等活動,大力推進兩岸農業界交流往來與經貿合作,並協助農業部對臺灣農業事務辦公室在大陸17個省(區、市)批準設立了9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29個臺灣農民創業園、在福建農林大學建立了“海峽兩岸農業技術合作中心”、在廈門設立了“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技術交流與信息咨詢工作委員會”和“對臺農業交流合作基地”、在泉州設立“臺灣農業技術交流推廣中心”,全面加強與臺灣農業產業對接,積極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向縱深發展。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已經成為聯結兩岸同胞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兩岸農業正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時期,促進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提升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是兩岸共同面對的課題。兩岸農業在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產品結構上互補性較強,農業合作空間巨大,潛力很大。展望未來,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將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以鞏固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平臺為基礎,以促進兩岸農業要素優化為主攻方向,以推動兩岸農業產業深度合作為突破口,加強協會自身建設,加大為理事單位和會員單位服務力度,創新有效的合作模式,凝聚積極因素,為兩岸現代農業建設和增進兩岸農民福祉做出新的貢獻。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里11號農業部綜合樓327

  郵編:100125

  電話:010-59193206

  傳真:010-59193205

[責任編輯:孟雅詩]

相關閱讀: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