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仙居臺創園
2009年省政府批準在廬江郭河、同大兩鎮建立“廬江郭河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是全省6個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之一。在此基礎上, 2010年5月經國家農業部、國臺辦批準設立安徽廬江臺灣農民創業園,是目前大陸29家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之一。2011年12月份、2012年1月份,先後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廬江臺創園(示范區)是以優質稻米、家禽水產養殖為主導產業,融農產品加工物流、精品果木花卉、新農村建設、休閒觀光旅遊等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現代農業園區。
園區位于廬江北部(距離省會合肥新城區僅20公里),規劃總面積52平方公里(約7萬畝),規劃總投資20億元,重點建設核心區、優質糧食生產區、花木展示交易區、生態農園示范區、循環農業區、園藝生產區、觀光休閒農業區和新農村建設區等“八大功能區”。核心區規劃面積近5平方公里,主要發展二、三產業,重點建設稻米文化園、皖臺交流園、科技服務園、農產品加工物流園等“四園”。 園區建設以“秀美田園、生態糧倉”為主題,以“安徽一流、
全國先進、東亞知名、臺商創業樂園、國家4A級景區”為目標,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化運作”的思路,走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與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一體化發展之路,積極構建兩岸農業科技和信息交流、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孵化和農業生產方式轉變與創新 “三大平臺”。全力打造農業科技研發、農產品深加工、農業旅遊與休閒觀光、農耕文化展示與傳承、農產品倉儲與貿 1
易、臺灣精致農業示范、新農村建設、園區綜合服務等八大功能于一體的核心區。力爭在“十二五”末將園區將建設成為“三區”:即全省區域現代農業的樣板區、先進科技轉化和應用的展示區、農業經營體制和機制創新的試驗區,“三基地”:即綠色食品安全食品供應基地、重要農產品深加工與貿易基地、新型農民培訓基地。
目前,園區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區位獨特交通便捷。廬江縣地處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合肥經濟圈,享有國家、安徽省和合肥市一係列優惠政策和發展機遇。臺創園位于廬江縣糧食主產區郭河鎮與同大鎮結合處,與合肥市三河鎮、六安市杭埠鎮隔河相望,合銅黃高速、合銅公路貫穿南北,園區距離合肥市區僅30分鐘車程,距離合肥市濱湖新區僅20分鐘車程,距離合銅黃高速道口僅10分鐘車程,交通十分便捷。
基礎設施功能配套。園區已整合並投入涉農項目資金2.4億元,園區內道路和溝、渠、涵、閘配套設施基本建成,達到 “路相通、溝相連、田成方、林成網、澇能排、旱能灌”。目前園區已建成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生態協調、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5萬多畝。容納2000戶的新村已啟動建設。以發展二、三產為主的5平方公里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
社會化服務體係完善。組建了“廬江縣郭河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為園區企業和農戶提供機械化耕作、病蟲防治、新品種推廣和技術指導等一整套全程社會化服務。社會化服務能力達5萬多畝,為企業和農戶畝均節省成本60多元。
農業科技水平領先。中國水稻研究所、安徽農業大學和安徽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已落戶園區,園區“產、研、推”有機結合;利用科技推廣平臺,開展科技講座和培訓,實行良種直接到戶、良法直接到田;組織農技人員駐點指導,開展新品種試驗和現代農業 2
科技示范。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土地資源供應充足。園區成立土地流轉中心,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已經為入園企業規范流轉土地經營權2萬多畝,還有2萬多畝高標準農田有待流轉;2011年年初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整個園區調編一般耕地1.5萬多畝,在核心區調編允許建設用地400畝,同時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實施土地“增減挂”項目,置換出建設用地指標,為項目落戶提供土地保障。
人力資源有保障。全縣18-45歲勞動力有41萬余人。園區目前總人口3.7萬人,勞動力1.5萬人。
政策優惠措施有力。縣委、政府相繼出臺了促進園區發展的一係列政策措施,統籌規劃縣直各部門項目和資金,合力支持園區建設;2010年出臺了《關于促進安徽廬江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的若幹意見》(廬政?2010?39號),鼓勵和促進臺資企業入園發展;市、縣財政每年設立現代農業發展引導資金,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規模種植養殖發展。
服務高效。園區管委會打造以優質服務為主導的“服務型、陽光型、效率型、務實型”政務環境,有熱情高效的服務團隊,為入園項目審批、建設、投產實行“一條龍”全程代理服務,確保項目及時落戶。
目前,園區已落戶企業41家,其中臺資企業5家,主要從事糧食、蔬菜、畜禽生產加工、休閒觀光和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2011年新引進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6家。
“十二五”期間,我們力爭把園區創建為“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區”,建設成為全國先進的臺灣農民創業園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