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專家建議借鑒“臺灣經驗”發展文創產業

時間:2015年02月11日 09:5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城市在發展創意產業中不應全盤顛覆過往,而要依托現有文化並巧妙加以利用。”近日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的泰達創意大講壇上,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永萍呼吁,在城市改造中應注意留存地域特色,在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創意產業。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起步早,經過20年的培育成長,已成為臺灣經濟發展和形象展示的重要支柱和途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發展風格和良好的運營模式。這其中,對傳統文化的留存與創意融合發揮了關鍵作用。

  李永萍說,原創是創意產業的根源,過于偏重產業層面而忽視了對人才的培養、創意的重視,往往難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臺灣發展創意產業最主要的經驗就是將傳統文化有機融入現代生活,對于老舊城區的改造同樣秉承了這一理念。

  她認為,在對古城鎮的現代化改造中,將全部居民遷出的做法往往容易失掉特色與歷史傳承,千城一面並不是改造的初衷。擁有歷史縱深感和文化特色的古城鎮往往更容易令人向往,這一點需要各地在改造中加以注意。

  “臺灣創意產業所擁有的思維觀念和機制值得大陸借鑒,但大陸擁有的廣大人才和市場基礎也是臺灣所不具備的,這些都是兩岸創意產業合作和互補的契機。”李永萍說。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許紅星認為,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起步早,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發展風格和良好的運營模式。開發區將借鑒臺灣發展創意產業經驗,在未來5年內將使開發區文化創意產業產值所佔比重提高到5%以上。

  許紅星還表示,將探索利用廢舊廠區實現土地二次開發利用,為文創產業發展提供平臺。同時還會充分利用現有成熟商業區域自然環境好、休閒娛樂功能強、文化氛圍濃的特點,先行構建成開發區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記者毛振華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