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重慶火鍋正式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時間:2014年01月24日 09:49 來源:重慶晨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重慶火鍋申國遺

  為支持重慶火鍋申國遺,3月22日將採集聖火,並傳遞到全國知名的重慶火鍋店

  重慶晨報訊 (記者 徐菊)昨日,重慶火鍋正式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我市數十家知名火鍋企業老板、火鍋協會及市商委相關部門領導共同見證申國遺儀式。家福、巴江水等重慶一批知名火鍋老板和炒料大師還現場進行了炒料演示。

  項目

  申請對傳統炒料工藝等進行保護

  市火鍋協會會長李德建表示,火鍋申國遺,主要是申請對傳統炒料工藝、技藝及火鍋器具、吃火鍋的飲食方式等進行保護。早在3年前,重慶火鍋就已獲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希望重慶火鍋的傳統技藝及火鍋文化能在大工業生產中傳承下來。

  李德建說,重慶火鍋起源于兩江交匯的碼頭文化,傳統的手工炒料工藝技術已經得到廣泛使用,但與當初相比,無論是炒料,還是食材、器皿等,都已經發生了變化。

  火鍋協會昨日還表示,作為中國火鍋之都,接下來,重慶火鍋還會申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好處

  進入非遺名錄將獲專項保護資金

  專家介紹,火鍋最早是朝天門碼頭邊工人食用,由于調味作料和吃的菜品不豐富,這些人便將所有的作料和一些牛雜等下腳料放在一起煮,三五個人聚在一起吃還可以取暖,這就形成了火鍋的雛形。現在火鍋制作工藝越來越講究,很多炒料工藝也由工廠標準化生產代替,火鍋底料包含了數十種配料,由多道程序制作而成,燙火鍋的食材也發生了變化。

  非物遺產一般指瀕臨滅絕的項目,而重慶火鍋目前如此紅火,為何還算“遺產”?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工作人員王海濤介紹,申遺有幾個條件,一個是年限一定要100年以上;其次,傳統技藝面臨失傳;第三,在某個地域的影響力比較大,包括文化,技藝。雖然火鍋炒料工藝仍在傳承,但它是能夠代表一個地域文化的一種重要符號,同時,在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中,傳統的炒料工藝也在變化和逐漸流失,因此也可以申遺。

  重慶火鍋協會相關人士介紹,一旦獲得批準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得到專項保護資金,有利于重慶火鍋的傳承。同時,政府也會為即將面臨失傳的項目尋找傳承人,給數量不多的民間傳承人發“工資”,鼓勵他們將相關技藝傳承下去。

  行動

  3月22日進行聖火採集並傳遞

  食品類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其杭州、長沙等城市早已啟動,杭州名小吃、長沙老字號火宮殿的臭豆腐、龍脂豬血、煮馓子、八寶果飯、姊妹團子、荷蘭粉等名小吃傳統技藝,也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市火鍋協會初步統計,目前,我市火鍋企業大約有2萬多家,火鍋從業人員有200多萬人,而全國的重慶火鍋加起來,大約有5萬多家,重慶的麻辣火鍋佔據著全國火鍋產業的一半江山,在全國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為了將重慶火鍋文化傳承下去,昨日,市火鍋協會會長李德建表示,將在今年3月22日舉行聖火採集,將收集到的聖火像運動會一樣傳遞到全國知名的重慶火鍋店,以支持重慶火鍋申國遺。

  李德建說,韓國泡菜申遺,並不是申請的制作技藝,而是泡菜文化,作為重慶碼頭文化的鮮活演繹,重慶火鍋文化也將通過申遺傳向世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