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縣竹峪鎮蘭梅垣村是遠近聞名的油桃生產基地,這個村子幾乎每家都種植著油桃樹,油桃也是果農們主要的經濟來源。可今年油桃成熟了,卻鮮有客商來收購,價格也不及往年三分之一,果農們無奈之下將滯銷的油桃倒進村頭的河道里。
讀者反映:油桃滯銷 爛在地里
田女士在周至縣城上班,端午節放假這兩天,她回到了老家周至縣竹峪鎮蘭梅垣村,時下正是村里油桃成熟之際,按說是村里最忙碌的時候,可讓田女士吃驚的是,今年村里幾乎見不到來收油桃的客商,果農們也都無助地等在地頭。
“油桃是我們村的主要經濟作物,也是大部分農民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按照往年的行情,我們村的油桃一斤能賣1.5元左右,種上三畝地,能有3萬元左右的收入,可今年油桃賣不上價,沒有客商來收,三畝地僅能賣三千元,農民們都無心賣油桃,有的幹脆讓油桃爛在地里,或者倒到河道里。”田女士說,心疼果農的她就撥通了華商報新聞熱線,希望能給這些油桃找來客商。
果農無奈:今年價錢不及往年1/3
蘭梅垣村村民王彥朋站在自家的油桃地里,望著滿樹紅彤彤的果子,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我家種了7畝油桃,最近陸續成熟了,今年的油桃個頭大,色澤好。可我們怎麼都沒想到,今年油桃要賠錢了。”王彥朋失望地說,“這種大個頭的,往年一斤能賣1.6-1.7元,這種個頭小的,也能賣個七八角。今年是我種油桃樹8年來價格最差的一年,好的也只能賣5角錢一斤,稍微差點的,賣兩三角還沒人要。”
在王彥朋家的油桃地里,不少果子落在地里,也沒人去撿,“往年落果都能賣,今年樹上的都賣不了。”
王彥朋說,油桃樹種植後,第四年才挂果,成本得好幾萬,“前兩年家里靠油桃每年收入四五萬元,今年看這形勢,最多能賣一萬多元,辛苦了一整年,連本錢都不夠,村里人商量著,把桃樹砍了種糧食呢。”
記者偶遇:果農將油桃倒進河道
昨日上午,華商報記者到達蘭梅垣村時,環山路的兩側滿是擺著攤子賣油桃的果農。“大的5毛,小的4毛,整筐買更便宜。”果農們叫賣著,希望途經此地的私家車主能停下來買些油桃。
而馬路兩側的水渠里,鋪著厚厚一層果農倒掉的油桃,“品相不好的或者賣不掉的,就倒了,村子西邊橋下倒得更多。”田女士心痛地說道。
在蘭梅垣村西側的姬家溝大橋下,河道里滿是被果農傾倒的油桃,散發著一陣陣酸臭味。這時,一位騎著電動三輪車的果農來到橋頭,把兩筐油桃倒進河道。
這位果農名叫王周全,他告訴華商報記者,他家種了3畝油桃,今年賣不上價,不得不倒掉,“往年一筐四五十斤能賣七八十元,今年才賣七八元,差距太大,這樣賣連成本都不夠,叫人來摘桃還得付工錢,很多人寧願油桃爛在地里。品相好的還能賣,品相不好的只能倒了。”
村民盼望:客商趕緊來收購
蘭梅垣村村主任王建民說,村里種植油桃的農戶有300余戶,周圍幾個自然村也有村民在附近種油桃,今年由于種植面積擴大,加上市場不景氣,客商都不來,所以造成的400噸-500噸油桃滯銷,價格被一壓再壓,果農們幾乎都賠本了,忙活了一整年卻沒有收成。
王建民說:“我們村是遠近聞名的油桃基地,油桃質量好味道甜,希望客商們能來我們村收桃,減輕農民的負擔。” 華商報記者 毛蜜娜
眉縣油桃也滯銷一筐40斤賣四五元
華商報寶雞訊(記者 周金柱)“我種桃10多年了,真還沒遇到過今年這種情況。”22日,眉縣橫渠鎮跑安村副主任姚軍安無奈地說,現在已到了油桃成熟旺季,他們村的油桃卻嚴重滯銷。
跑安村約有700畝油桃,每畝地能產5000斤左右,每年有350萬斤產量。“往年一斤能賣1.5元。”姚軍安說,今年收購價格非常低,只有一兩角錢,就這客商都不來。
姚軍安說,無奈之下,果農拉著油桃到鄰近的周至縣銷售,但還是沒能解決滯銷問題,“現在都不稱斤了,幾乎都是按筐賣,一筐40斤只賣四五塊錢。”
華商報記者了解到,與跑安村有著同樣遭遇的,還有附近很多油桃種植村。姚軍安說,他們村種的大部分油桃還沒賣出去,希望有人能幫幫他們。姚軍安聯係電話:13571790879。
涇陽1500畝油桃盼客商
華商報鹹陽訊(記者 劉軍偉)近日,涇陽縣雲陽鎮花籬村仝家組的1500畝油桃均已成熟,卻鮮有客商前來收購,村民著急不已。
仝家組因大面積種植油桃,成立了龍坡叢綠生態園,方便聯係客商。據生態園負責人趙峰介紹,村里油桃畝產量都4000斤左右,今年油桃大面積集中成熟,很多客商都在渭南等地收購,來涇陽的客商很少。
[責任編輯: 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