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微信朋友圈購物要當心 有賣家專門“殺熟”

2015-02-03 13:3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新華網合肥2月3日電(記者馬姝瑞)針對近期接到的多起微信朋友圈購物投訴,合肥市消協發出消費提示稱,此類“微商”購物形態雖然方便了消費者,但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付款資金缺少第三方擔保、退換貨服務難以保障等隱患,特別是有的“微商”甚至採取“殺熟”等方式來推銷商品,消費者在購物時須謹慎對待。

   此前,消費者陳女士向合肥市消費者協會投訴稱,其在微信上通過朋友圈好友購買了價值1000多元的化妝品,付款後卻發現賣家快遞來的化妝品與當初承諾的品牌及宣傳品質完全不一樣,使用後臉上還起了紅疹。當陳女士試圖再聯係朋友圈賣家,卻怎麼也聯係不上了。

   記者了解到,隨著利用微信朋友圈銷售、代購商品的“微商”涌現,此類投訴也逐漸增多。有的消費者在微信上購買商品付款後,賣家卻以各種理由遲遲不發貨,又拒絕退款;有的銷售商品混淆品質,且不提供合法票據;有的“海外代購”商品係國貨更換外包裝後,再由“海外”快遞寄回;有的代購商品一旦出現質量問題,賣家往往即時“失聯”;還有的商品損毀時,“微商”與快遞公司相互推卸責任。

   合肥市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看到朋友圈里發布的產品圖片後,可首先從品牌的官網上了解具體信息進行比對,對價格過低的產品一定要謹慎,不要輕易在微信上購買貴重的物品。其次,交易付款時務必要核實準確“微商”的姓名、所在地等信息,優先選擇那些有第三方平臺保障的渠道進行付款,確保資金安全。注意保留聊天記錄、銀行匯款單、賣家姓名、身份證號等作為憑證,不輕易泄露自己的重要信息,降低購物風險。

   消協還建議消費者不要輕易添加陌生的“微商”進入朋友圈,或為其點讚,以免一些不法商販通過朋友圈來傳播不實營銷信息,達到“殺熟”的目的。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