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各省投資比拼: 山東超5萬億稱冠全國
記者 林小昭
在外貿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內需增長緩慢的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已成為經濟穩增長的重要砝碼。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了2016年各個省份固定資產投資及增速情況,數據顯示2016年山東固定資產投資突破5萬億大關,高居全國首位,江蘇緊隨其後,廣東位居第四;在增速方面,西南省份增長最快。從投資與GDP的比值來看,不少中西部省份的投資額超過或接近GDP總量。
山東首超5萬億
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三的山東,2016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2364.49億元,增長10.5%,首次突破5萬億元大關,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投資額超過5萬億元的省份。
這其中,工業投資佔據了一半。山東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工業投資26355.4億元,同比增長13.6%。
經濟第二大省江蘇的投資額位居第二,達到了49370.85億元,接近5萬億大關,其中工業投資也佔據了一半左右。
魯蘇之後,是中部的河南省。近幾年河南正處于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過程中,投資增速較快。2016年該省投資額逼近4萬億大關。
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投資總量為32947.3億元,位居全國第四。從產業結構來看,廣東與魯蘇最大差別就在于工業投資。數據顯示,2016年,廣東工業投資總量突破1萬億元大關,共完成11051.68億元,僅相當于山東的42%,江蘇的45%。
南方民間智庫副主席、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廣東從2008年之後就開始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控制低端制造業的發展。加上近幾年珠三角各種生產要素成本高,許多工業項目難以立足,導致整個珠三角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工業投資的總體盤子下來了。”
廣東之後,處于投資3萬億梯隊的還有河北,去年該省的投資額達31340.07億元,也就是說,目前投資額超過3萬億的成員共有5個。
此外,處于2萬億梯隊的成員規模頗為龐大,共有7個省份;而2016年固投總額在1萬億元以下共有9個省份,其中位列倒數五位分別是西藏、青海、寧夏、海南和遼寧。
投資增速“西高東低”
從投資增速來看,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96501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1%。在總體上,增速呈現“西高東低”的特點。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16年共有19個省份的投資增速達到了10%以上(含10%),增速位居前列的主要是在中西部。其中,西南和長江中遊省份增長最快,西藏、貴州、雲南位居前三,西藏和貴州的投資增速都超過了兩成。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吉林投資額達到了13773.17億元,增長10.1%。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認為,在東三省里,目前吉林的整體發展勢頭最好,產業結構也比較合理。一方面,相比遼寧和黑龍江,吉林能源產業的佔比要小很多,受能源下行衝擊較小;另一方面,吉林的汽車、軌道客車等裝備制造業,以及光電子、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都相當不錯。
另外,從投入產出比來看,由于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中西部省份的投資佔GDP比重這一數字普遍比東部沿海城市要高出不少。
統計數據顯示,有11個省份的投資總量超過了其本身的GDP總量,且全部為中西部。其中西藏、青海和甘肅3省份的這一比值超過了130%,寧夏、貴州和安徽也超過了110%。相比之下,東部沿海發達省份的這一比值大多處于榜尾。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