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不足一年的余額寶,近期爭議纏身,在某央視評論員提出將其取締並直指其危害金融後,銀行協會亦有專家提出要將其納入一般存款管理。余額寶已連續一周佔據搜索引擎榜首,“戰火”燒到兩會成為熱點。繼央行行長周小川作出表態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亦首次提及互聯網金融,強調促進其健康發展。
各方在互聯網金融的問題上爭持不下,官方的態度尤為引入注目。昨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短短11個字實質已定下“鼓勵”的基調。而前日,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新事物,現有政策跟不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漏洞需要改善,並明確對于余額寶等金融產品肯定不會取締;而央行副行長易綱亦提出,應支持容忍余額寶等金融產品創新,同時將適當採取措施對其可能產生的流動性、價格波動等風險加以引導和防范。官方連番表態,已經可以肯定互聯網金融產品不會陡然被關門,對這一類金融創新官方持的是“鼓勵”基礎上“補漏”,完善相關監管規則。
其實,本次表態可說是官方對以往態度的延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已經明確提出了發展普惠金融和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此後亦相繼出臺放開貸款利率下限等政策,發放銀行有限牌照、存款保證金制度均在醞釀之中。只是,金融壟斷利益固化,金融改革推進必然不輕松,而互聯網金融的橫空出世不僅是金融創新的經典例子,也可一定程度上倒逼金融改革加速。
眾所周知,余額寶相較于活期存款最直接的吸引力在于年化利率的巨大差距,一邊是6%或以上,一邊是0.35%,將近20倍的差異實在令人動心。歸根結底,這樣的狀況來源于目前的利率雙軌,一般性存款只能遵循央行的法定利率,頂多上浮10%,而金融機構間的拆借則完全市場化。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正是對這一點加以利用,將零散資金集結起來投向同業存款獲得協議利率,本質上是依托于互聯網的資金團購,但對于儲戶而言,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隨存隨取的便利,心理感覺猶如收益率飆升的活期存款。實際上,海外版余額寶Paypal從誕生到隨著貨幣基金市場低迷而關閉,並沒有引起余額寶一般的熱潮,與國外金融市場發達、供給充分不無關係。
據估算,中國活期存款超過16萬億,面對存款搬家銀行係統確實很難淡然面對。利率管制下,固定利差帶來的巨大收益讓銀行嘗盡金融壟斷的甜頭,對利率市場化與放開銀行牌照必然抵觸。而互聯網金融令銀行如臨大敵,實因對于小型資金一直缺乏有力的產品供給,若不放開利率管制,銀行即使將活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頂(正如近期多家銀行所做的一樣)亦無法在收益率上與之抗衡,這就意味著,即使不放開利率管制也無法維持如往日一般的高利潤。對互聯網金融的鼓勵,將一定程度上減弱利率市場化推行的阻力。
另外,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必然要求金融監管同步改革。互聯網金融存在風險,有觀點建議暫不推出任何監管措施任由風險暴露,只有巨大風險才能讓投資者得到教訓,這樣不僅置投資者的安全于不顧,亦不利于互聯網金融本身的健康發展。據南都獨家消息,監管機構內部已有監管備選方案,涉及準備金等。無論具體內容如何,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現行的監管體係與規則無法直接套用。目前金融業實行的分業監管,其實早已不符合金融創新爆發下金融機構間界限模糊不清的要求,若涉及互聯網金融則更為復雜,改革金融監管體係實行混業監管的步伐必須加快。
政府工作報告與央行表態齊齊為互聯網金融定下鼓勵基調,意味著互聯網金融產品已不存在被取締的危險。而對互聯網金融的鼓勵,將成為倒逼利率市場化與金融監管改革加速的良好契機。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