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樂視網出品、吳宗憲擔綱監制的《光環之後》現正在樂視網午間自制劇場熱播,該劇一經上線就迅速躥紅,上線20集僅PC端總播放量逐步攀升,迅速破億。以百度用戶關注指數作為衡量,移動端用戶對這部“跨海神劇”的關注度遠超同檔的《紙牌屋》第二季,同時力壓搜狐《屌絲男士3》、愛奇藝《靈魂擺渡》等國內自制劇,全線領跑移動端,笑傲2014網絡自制劇春季檔。
同檔強力PK 《光環之後》趕超《紙牌屋》
2013年視頻網站各家平臺如大浪淘沙,而到今年,幾大平臺都推出了以自制劇為核心的戰略目標,搜狐CEO張朝陽在不同場合都表示今年的競爭核心是自制劇。樂視網更是在原自有的“樂視午間自制劇場”優勢平臺上,採用365*2的自制戰略,計劃全年推出700集自制劇,以每天兩集一年不間斷的播放形式來豐富自制內容。優酷土豆將投入3億發展網絡自制,包括自制節目、合作節目及用戶原創。此外,騰訊、愛奇藝、56網也都紛紛加入了戰局,互聯網自制時代即刻開啟,各家視頻平臺紛紛擺起戰術排兵布陣,可謂波雲詭譎變化莫測。
今年一開年便出現了網絡自制劇幾家爭鋒的局面。而其中除《光環之後》、《屌絲男士3》和《靈魂擺渡》等國內視頻網站制作精良的劇集外,來自海外的Netflix神劇《紙牌屋》第二季也加入中國網絡自制劇元年的開年之戰。
圖示一《紙牌屋第二季》《光環之後》海報
在同時間檔上線的網絡自制劇中,樂視網自制劇《光環之後》和《紙牌屋》的較量頗為搶眼。同為“宮鬥”題材,如果說《紙牌屋》玩的是“政治暗黑”,那麼《光環之後》玩的就是“娛樂暗黑”,同樣全劇沒有一個好人,同樣為了“上位”玩陰謀耍詭計,《光環之後》如同中國娛樂版“紙牌屋”,自上線之後便呈火箭式“上位”速度,播放量及關注度一路躥升。
數據顯示,《光環之後》開播僅3集,其總播放量就突破1400萬,如今劇集還未播放過半,僅PC端播放量就已經突破1億大關。截至3月2日,雖然《光環之後》與《紙牌屋》在百度指數總趨勢上基本平分秋色,均在80,000上下,但《光環之後》在移動端卻遠超《紙牌屋》,百度指數移動端趨勢迫近42,000,超出《紙牌屋》近一倍。
圖示二百度指數《光環之後》與《紙牌屋》移動趨勢對比(2014.2.1-2014.3.2)
除了美劇《紙牌屋》外,相較搜狐《屌絲男士3》、愛奇藝《靈魂擺渡》等近期同檔網絡自制劇,《光環之後》的表現也毫不遜色,無論在PC端還是移動端,都呈現力壓之勢,成為春季檔當之無愧的“網絡自制劇之王”。
圖示三百度指數《光環之後》《屌絲男士3》《靈魂擺渡》整體趨勢對比(2014.2.1-2014.3.2)
大數據當家 六大驅動打造網絡自制神劇
事實上,《光環之後》的不俗表現也不得不讓人們關注其幕後的出品方,樂視網作為國內視頻網站的佼佼者,近年來在網絡自制劇領域可謂佳作頻出,從《我懷了你的孩子》到《唐朝好男人》,再到《女人幫·妞兒2》,直至時下正在熱播的《光環之後》,樂視網的網絡自制劇保持著精品制作的水準。
樂視自制以“精英創造品質”的品牌理念,以數據為基礎和用戶全流程參與的自制矩陣顛覆了傳統電視臺內容生產的套路。從題材選擇,劇本創作,主創團隊選拔,到後期的播出與大眾傳播,實現樂迷用戶全程參與。《光環之後》正是吸取了樂視網2013年跨海自制《PMAM》的成功經驗,通過用戶互動反饋再次聚焦臺灣娛樂圈揭秘,以及“俊男美女,性,愛情,背叛”幾個網絡熱門話題,並採取了播出前網友試看樣片再剪輯調整的互動制作模式。
這種制作模式可以歸納為基于大數據的六大驅動:
驅動一:用戶充分互動,大數據決定題材
樂視網總制片人郝舫透露:“樂視網自制矩陣的大數據制作流程最早可以追溯到前期項目劇本策劃的過程。比如《光環之後》,我們專門針對網絡用戶進行了前期調研,發現有超過70%的用戶看劇喜歡宮鬥題材類型劇,其中最關注“權利鬥爭”內容的用戶達到40%。而喜歡抗戰劇的比例是17%、喜歡偶像劇的比例是49%、喜歡都市愛情劇的比例是55%。這些數據最終決定了我們選擇女人宮鬥類型劇進行策劃。”
圖示四數據調研:網民最喜愛的影視題材/最關注的題材內容
圖示五數據調研:最受網民關注的資訊類型
“接下來我們又分析了用戶上網最關注的資訊類型,發現近九成網民都關注娛樂話題,其次是新聞、體育、汽車、時尚等,所以在劇本創作中‘刻意’遵循了網民最感興趣的內容,結合兩方面的數據分析炮制了‘娛樂圈版女人的鬥爭’選題。”郝舫表示。
驅動二:用戶當“制片”,大數據選擇制作團隊
為了拍最優質的娛樂圈版宮鬥內容,在《光環之後》正式開拍前,樂視網還做了一項頗具趣味的調研,讓用戶來評選“最八卦的娛樂發源地”,結果超過七成的用戶選擇了臺灣,而娛樂鼻祖、綜藝咖神吳宗憲以90%的支持率成為用戶心中最能代表八卦娛樂的明星。
圖示六數據調研:最八卦的娛樂發源地/最能代表八卦的娛樂明星
“用戶反饋回來的數據給我們很好的指引,因此我們最後選擇了吳宗憲作為監制,並且找來了娛樂八卦的發源地臺灣娛樂圈的制作公司進行跨海合作,唯一目的就是要呈現網民‘最期待’的自制內容,”郝舫介紹。
驅動三:用戶提供內容,大數據編制劇本
在決定題材和制作團隊後,劇本策劃上樂視網也充分運用用戶大數據的優勢,進行了十分“討巧”的設置。策劃團隊特別搜索了時下娛樂圈最受關注的熱點新聞,同時歸納整理了前期調研中網友最感興趣的娛樂八卦內容,例如劇中“富商包養女明星”“天後養小狼狗”等搶眼內容,都源于網友最關注的娛樂八卦話題,所以才有了劇中影射娛樂圈真實人物的劇情前提和播出後大家的廣泛共鳴。
圖示七數據調研:娛樂圈“關鍵詞“關注指數
驅動四:用戶幫選演員,大數據確定角色
一部劇的成功與否,與角色匹配的演員人選起到關鍵作用。因此樂視網直接在發動了網民互動選角,由網民投票選出“你心中扮演富商、當紅天後、時尚總監、超級經紀人”等角色的合適人選,最終王思佳、黃仲昆、利菁、林利霏等新人及老戲骨成為最佳人選,共同組成了符合大部分觀眾喜愛的演員陣容。
圖示八數據調研:最適合扮演“包養女星的富商”明星投票
驅動五:用戶兼職導演,大數據打造完美細節
在臺灣拍攝重點場次戲份時,樂視網特意在前期對網友進行用戶調研,專門針對這些場次的服裝、造型、場景、拍攝手法等方面徵集意見,讓用戶化身“執行導演”,決定如何拍攝,並組織媒體參與現場探班。劇組通過收集的意見和反饋進行及時調整,最終呈現出網友心中最完美的重場戲,例如劇中第一集結尾王老板飯局上,琳達的紅色裝束、菲菲的黑色禮服,以及菲菲脫內褲暗示的拍攝角度,都是在“網友導演”的投票建議下產生的。
圖示九《光環之後》拍攝現場:在網友建議下拍“脫內褲”戲份
驅動六:用戶左右劇情,大數據主導剪輯
《光環之後》上線後,推廣團隊時刻都關注與網友的互動,認真收集網友對劇情本身的建議和反饋意見,並發布了關于劇情走向的投票。例如劇中王老板的突然去世,在網友中引起了不小爭議,很多網友希望王老板最終可以跟菲菲在一起。對此,制片人劉斌表示:“會遵循網友的意願,做成另外一個結局,所以最終王老板能否復活,也會留給網友另一個期待。”
《光環之後》成績驕人 樂視自制劇戰略稱王
《光環之後》的爆紅不僅限于與幾大同檔自制大劇競爭中的完勝,其在樂視網內部也表現搶眼。根據樂視網內部數據顯示,《光環之後》在樂視網移動端播放量迅猛突擊,甚至超過了《我是歌手》及衛視大劇,僅次于熱門韓劇《來自星星的你》。?
這部只有《我是歌手》制作成本1/10的網絡自制劇,創造了《我是歌手》日均播放量60%的佳績。而另一項數據表明,《光環之後》的主要用戶群年齡層分布在20-29歲之間,恰恰抓住了網絡視頻最核心的用戶層。這也印證了樂視自制劇“以數據為基礎,用戶全流程參與的自制矩陣”戰略的成功。
?樂視網總制片人郝舫表示,用戶是一切轉型和創新的終極能量,樂視自制劇低投入高產出正是依托于大數據為基礎,並以樂迷用戶的全流程參與為保障的,除了《光環之後》,之前的《女人幫·妞兒》讓大量網友參與劇情走向並取得的成功也得益于這個模式,包括在3月26日接檔的《蕾女心經》及古裝穿越大劇《唐朝好男人2》也會遵循這個模式,未來所有的樂視自制內容將緊緊圍繞“以數據為基礎,用戶全流程參與”的營銷創作模式,我們將和用戶一起見證一部部網絡劇王的誕生。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