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微軟XP操作係統今天退場 操作係統免費有可能

2014-04-08 09:44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微軟的XP操作係統今天退役。作為一款目前依然擁有大量用戶的經典操作係統,XP退役,無疑給國內安全廠商提供了極好的表現機會。

  “太過成功”的XP

  雖然微軟早已宣布,從4月8日開始,微軟官方將對windows XP係統停止支持。但是,不少消費者仍選擇堅守。數據顯示,2014年3月,XP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仍在27%之上。對于一款停止銷售近6年的操作係統來說,這一數字足以讓它傲視群雄。

  對于微軟來說,XP“太過成功”,以至于自己都難以重現輝煌。作為XP的升級產品,2005年推出Vista的業績慘淡。到2009年10月新一代win7發布時,Vista的全球份額僅為XP的十分之一。win7也用了整整2年時間,才在市場份額上超過了XP。

  XP的輝煌,既是微軟的成功,也是時代的巧合。首先,XP誕生于2001年,當時正值“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復蘇期。也是從那時開始,電腦開始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迅速普及起來,XP成為很多人接觸的第一款操作係統。此後的Vista和最新的win8,沒有充分考慮用戶體驗的延續。其次,軟件升級和硬件升級並沒同步。微軟作為軟件企業,差不多三到四年發布一款新操作係統。對于不少企事業單位來說,電腦差不多6年更新一次,而且機器超期服役也很常見,而這些群體正是微軟正版軟件的忠實用戶。所以,當微軟的操作係統已經升級3次時,不少忠實用戶的電腦可能還沒完成第二次升級。舊電腦跑新係統,感覺並不良好。

  微軟仍會是最大贏家

  隨著XP的退場,對于操作係統行業及安全行業來說,無疑是一件大事或一次機會。但是,XP退場造成的短暫市場空白,其他操作係統或安全軟件能獲益多少呢?

  首先來看操作係統。數據顯示,2014年3月份,微軟windows操作係統的全球份額接近91%,蘋果OS X的份額不到8%,而排名第三的linux操作係統份額不到1.5%。眾所周知,蘋果的OS X僅在蘋果硬件上運行,所以有可能替代windows的只有linux。

  記者下載了兩款linux操作係統體驗,分別為StartOS(起點)和Ubuntu Kylin(烏班圖麒麟)。與windows相比,linux安全性更高,但是多數常用軟件都無法安裝運行,連瀏覽器也只能運行谷歌chrome或firefox(火狐)等少數幾款。對多數用戶來說,安裝linux的電腦無異于“上網本”。

  由此可見,即使XP退場,多數消費者要麼選擇升級windows,要麼繼續用XP。微軟仍會是最大贏家,linux分流的用戶不會太多。

  XP退場,國內安全廠商可以一展身手嗎?在日前舉辦的“XP挑戰平臺”比賽中,盡管結果存在爭議,但多款安全軟件被攻破卻是事實。更何況,選擇繼續使用XP的用戶,對安全並不敏感。而且等他們係統升級後,也未必會繼續使用同款安全軟件。所以,當國內安全廠商在為搶用戶絞盡腦汁時,也應關心更有價值的用戶群。

  目前最具經濟價值的還是政商市場,因為很多政府機關和企業還在大量使用XP,且很難短期內及時升級,所以在過渡期就需要更高防護。據了解,目前國家信息中心已建成了覆蓋全國的“政務終端安全配置應用支撐平臺”,北信源等企業也通過中國信息安全評測中心測評認證,意圖在“後XP”時代一展身手。

  操作係統免費有可能

  其實,XP之所以遲遲不能被替代,與微軟的操作係統收費策略也有關。win7的價格最低也將近400元。即使連一毛不拔的蘋果,其蘋果OS X lion不過128元,更重要的是,用戶也能免費升級最新版OX Mavericks。

  顯然,谷歌安卓操作係統免費策略的成功,已經讓蘋果重新審視操作係統的收費策略。微軟也不是無動于衷,2013年10月,微軟win8.1支持win8用戶實現免費升級,不過僅針對手機和平板用戶。盡管如此,這也意味著,未來操作係統免費並非沒有可能。

  此外,雖然XP正版是收費的,只要微軟願意,完全可以讓盜版XP癱瘓。但是,微軟並沒有這麼做,它通過盜版XP驅逐其他操作係統,從而達到培養XP的用戶基數,這有利于windows生態的建設。所以,“縱容”策略也可理解為是另類的免費策略。 (據新華社上海4月7日電)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