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親,你有余額寶嗎?”到“親,你還用余額寶呢嗎?”剛滿周歲的余額寶迎來了又一個考驗時刻——曾經的理財神器由于收益不斷下滑開始滯漲。
雖然客戶數量過億,並已經成為國內第一大基金、全球第七大基金和第三大貨幣基金,但對接余額寶的天弘增利寶基金卻沒有了之前的勢頭。從年初到現在持續的收益回落已經產生了傳導反應,最新數據顯示,余額寶二季度末規模為5741.6億元,較一季度增加不到330億元,僅是一季度3560億元增量的零頭,環比銳減90.73%。
面對外界對余額寶拐點到來的擔憂,天弘基金方面用“余額寶的規模已經進入平穩的發展期”釋疑。不過,7月1日-18日,天弘基金連續發了10篇《余額寶一周年大數據報告》係列圖說,其轉移輿論注意力引導人們關注余額寶的目的昭然若揭。
毫無疑問,讓曾經的屌絲理財神器遭遇瓶頸的就是余額寶賺錢效應的消失。一個無法忽略的事實是,1億多的用戶中,把余額寶視為理財產品的絕非少數,迄今為止,余額寶對外宣傳的賣點中,依然將賺錢放在突出位置。事與願違的是,從收益率方面來看,6月30日余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降至4.23%,較1月高峰期的6.73%下降了37%。有業內人士預計,余額寶收益率或將在8月初跌破4%。
這也就難怪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在首屆新金融聯盟峰會上表示,余額寶已經沒有太大的發展余地,“我認為余額寶已經基本上做到極致了”。
誰也不能否認,余額寶是一條金融創新的鯰魚。余額寶們出現之前,貨幣基金一直十分“低調”,如今已經成為公募基金規模第一大品類。不僅僅是對基金業,由此引發的互聯網巨頭的金融創新熱以及銀行業的反擊,都帶動了金融業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是觀點上的轉變。
或許對余額寶背後的阿里而言,目前最關心的事情並非用戶對其收益下滑的不滿,而是如何為己服務。
雖然看起來余額寶為用戶創造收益的能力已經發揮殆盡,但是,其為“老板”阿里創造收益的功能正在放大。事實上,余額寶本來就並非只是為了給用戶賺錢而存在。接近阿里的人士此前透露,余額寶的核心是支付,他們要做的事情是讓用戶覺得用余額寶花錢更方便更舒服。所以未來,余額寶必定還會有更多新功能和新玩法出現。余額寶就像是一支畫筆,其最終是要被用來勾畫阿里的金融版圖。把它形容成理財神器,那你就錯了。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