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索尼繼續剝離業務謀戰略收縮 自救多年效果甚微

2015-02-25 08:58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昨日,身處虧損泥潭中的索尼制定了未來三個財年的發展計劃,明確將部件、遊戲及網絡服務、影視及音樂三大業務作為利潤驅動力,而對低迷和虧損的電視、智能手機業務將控制投資規模,除此之外,繼去年剝離電視業務後,索尼還計劃于今年10月剝離視頻及音頻(Video &Audio)業務。業界專家指出,索尼自救多年效果甚微,從其發家的消費電子市場上收縮戰略實屬無奈之舉。

  剝離業務為甩手

  索尼表示,將在今年10月1日起開始新一階段的重組,尤其是將視頻和音頻業務部門剝離,使其成為自負盈虧的索尼全資子公司。另外,索尼還將著手準備其他業務的剝離,對此這些以子公司形式運營的業務單元,索尼將增強其自主權。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索尼第一次揮起剝離業務的大刀,早在去年初,索尼就將VAIO筆記本電腦業務出售給了日本JIP公司。同一時間里,索尼還剝離了電視機業務,使其成為獨立運營的全資子公司。

  TMT行業分析師梁振鵬指出,一般來說,企業會剝離業務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部分業務資產能力強,剝離獨立的目的在于拆分上市,從而獲得更多的融資,另一種則是剝離不良資產,成立子公司有利于財務獨立核算,並進行準確估值,從而為未來賣盤鋪路。從索尼一次次剝離的這些業務來看,索尼的情況無疑屬于第二種,其PC業務、電視機業務均都出現持續的虧損局面,而視頻及音頻業務營收雖然呈現正增長,但對利潤增長貢獻甚微。

  消費類市場收縮

  除了PC、電視機、音視頻業務,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索尼未來將陷入虧損泥潭中的智能手機業務賣盤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因為智能手機對索尼整體業績的拖累作用已越來越明顯,一直未能有所好轉。而索尼CEO平井一夫此前也透露,索尼將不再追求智能手機和電視業務的增長。

  觀察人士指出,索尼在智能手機領域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尤其是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高端不敵蘋果、三星,中低端又不如華為、小米等本土廠商,索尼兵敗幾乎已成定局。

  由此不難看出,這家曾被冠以消費電子巨頭頭銜的日本企業正與大眾消費市場漸行漸遠,甚至未來有可能索尼將不再是一家消費電子公司。

  在梁振鵬看來,索尼的戰略收縮並不能美其名曰“轉型”,實際是其自救多年未果之後的無奈之舉。一直以來,索尼以大眾消費市場(即B2C企業對消費者)見長,B2B(企業對企業)商用產品線優勢不明顯,因此在移動互聯網浪潮襲來之時,索尼並未抓住時機,像東芝、夏普等其他日係企業轉型為一家B2B公司,消費類電子設備領域難突圍,索尼才不得不向商用產品尋求出路。

  改寫頹勢難言樂觀

  索尼表示,未來三個財年里將把部件業務、遊戲及網絡服務業務、影視及音樂業務作為驅動利潤增長的部門,索尼將大力發展此類業務並進行強勁資本投資,欲借此同時達到銷售增長及利潤提升的目標。需要指出的是,索尼的CMOS影像傳感器獲得眾多終端廠商的採購,應用在智能手機等設備中,可謂是有著較強的市場需求。元器件業務雖然保持盈利的正增長,但盈利規模很難與智能手機、電視機等終端產品相提並論。

  再說索尼影視及業務,即索尼影業公司Sony Pictures,影視行業投入成本大,能否盈利具有較大的風險,能否給索尼帶來長期穩定的盈利還是個未知數。

  根據索尼預告,在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2014財年里,遊戲及網絡服務業務銷售收入12900億日元(約合107億美元)、部件業務銷售收入為8900億日元,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蘋果iPhone在截至2014年12月的這一財季內的營收就超過500億美元。

  由此來看,身處虧損泥潭中的索尼,盡管確立了新的業務發展重點,自救道路依然將會很漫長。

[責任編輯: 馬迪]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