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減免高科技產品關稅是雙刃劍 機遇與挑戰並存

2014-11-13 09:06 來源:央廣網財經 字號:       轉發 打印

  央廣網財經北京11月1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APEC會議刮起的經貿合作風潮還沒散去,另一條與貿易相關的重要消息今天又闖入人們的視線。

  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中國和美國宣布達成同意大幅削減全球電子產品的關稅協議,給兩國長期貿易談判劃上圓滿句號。這一協議的達成,意味著此前因為中美雙方存在分歧而擱淺的《信息技術貿易協議》擴圍談判出現了重大突破。協議一旦執行,將涵蓋半導體、醫療設備、全球定位係統設備等250個種類的高科技產品,將大幅度降低關稅,推進自由貿易。

  不到一周前,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進口的若幹意見》,意見明確要求實施積極的進口促進戰略,加強技術、產品和服務進口。這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給、滿足國內生產生活需求,也有利于用好外匯儲備,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提升開放合作水平。僅僅幾天後,就傳出消息說中美信息技術貿易談判取得突破,這也讓人感覺相關消息或許並非空穴來風。

  毫無疑問,關稅減免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消息屬實,科技產品進口大門敞開,對消費者而言,商品價格降低無疑喜從天降,而國內的相關產業必將面臨更激烈的國際競爭,機遇與挑戰並存。

  關于外媒報道中美信息技術貿易談判取得突破,新一批科技產品進口將免關稅的話題,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對此做獨家解讀。

  經濟之聲:先來回顧一下《信息技術貿易協議》的談判過程,真可謂一波三折。2012年,成員國展開了擴圍談判,但是各成員國對要擴圍的產品名單沒有達成一致。去年11月,美國突然宣布中止談判,導致擴圍談判擱淺。據報道,談判擱淺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和美國在對半導體芯片等10多個產品是否應該加入擴圍名單有不同意見。

  最新協議的達成意味著,中國和美國已經就擴圍名單達成了一致。未來更多的進口高科技產品將會是零關稅。不過這個消息目前僅僅由外媒披露。張建平主任,您認為這個消息可信度如何?

  張建平:最後的消息肯定要由咱們的官方媒體發布來確認。其實電子信息這個行業,在中國、在世界上都是一個高度開放、高度競爭的行業。為什麼這一次要開展信息產品技術協議的擴圍談判?因為在此之前,90%以上的電子信息產品已經是零關稅了,我們擴圍是想使剩余的10%電子信息產品能夠通過降低關稅,降低貿易壁壘,讓世界各國的消費者享受到價格更加合理的全球電子信息產品。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和美國都是世界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大國和貿易大國,所以中美之間能否接受相關條款,就變得非常重要和關鍵。和此次情況非常相似的是,2012年的時候,在APEC會議上,中美兩個大國就環境產品達成了一致協議,APEC就率先在全球就環境產品降稅,取得重大突破。這一次媒體已經預報說奧巴馬訪華應該會給人帶來驚喜,簽證的改進,簽證效率的提升,這是一個驚喜,但可能還不夠大,如果能夠達成關于信息產品技術協議的一致意見,那可真是一個很大的驚喜。

  經濟之聲:上周,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進口的若幹意見》,明確要求實施積極的進口促進戰略,加強技術、產品和服務進口。如果中美信息技術貿易談判取得突破的消息屬實,除了電子產品,還有哪些領域可能取得突破?

  屠新泉:首先我想說一下,這個消息屬實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部長已經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這樣一個消息,雖然中國官方還沒有正式宣布,但總體來看,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可信的消息。從這個協議來看,目前這次談判是所謂的信息技術協議的擴圍談判,這次談判涉及到的一些產品,主要是一些儀器設備,包括一些基礎元器件,更多的是用在生產環節的一些產品。從我們國家的貿易政策來看,我們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信息技術行業是全球價值鏈表現最明顯的行業,這些基礎設施,包括生產設備的擴大進口,也能增強我們信息技術行業的生產效率,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我們相關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這種進一步的自由化,對我們信息技術行業的整體發展是有利的。

  經濟之聲:在高科技領域,美國、歐洲、日本等經濟體走在行業的前列。上個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時,就促請德國對華出口更多高技術產品,呼吁德國放寬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接下來,我們是不是可以期待更多的發達市場放寬對中國的出口?

  張建平: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現在電子行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至關重要,最典型一個例子就是蘋果的手機,它是美國、日本、韓國、中國等很多經濟體合作生產的產品,如果未來我們很多電子的中間產品,還有一些相關設備,也能夠享受零關稅的話,意味著我們很多的電子產品的生產制造成本就會下降,它的市場競爭力就會提升,市場就會出現充分的競爭。此外,由于電子產品是一個全球生產的產品,對于歐美發達國家來講,因為它所生產的產品的大量附加值和制造的環節是國際化,這會使得它不得不調整過去一些很嚴格的高技術出口政策。這樣一個協議,對于打破歐美發達國家限制對中國的出口,肯定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經濟之聲: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沒有關稅壁壘的保護,國外產品涌入國內市場時,可能會給國內競爭力相對比較薄弱的產業造成衝擊。預計哪些行業可能受到比較大的衝擊?相關的行業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屠新泉:降低關稅確實是把雙刃劍,在降低進口成本的同時肯定也會對國內的相關產業造成一定的影響。從目前來看,這次ITA擴圍談判涉及到的一些產品,主要是生產設備、儀器設備,包括一些關鍵元器件,中國這些產品目前相對比較缺乏競爭力,實際上這些產品我們目前也處在貿易逆差的狀態,所以降低關稅會進一步擴大貿易逆差,對相關產業的發展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從過去的歷史來看,過度保護實際上也不一定能夠起到促進產業發展的作用。

[責任編輯: 馬迪]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