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解禁發泡餐具是“白色污染合法回歸”?

2013-04-01 08:5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被禁產14年的發泡餐具近期解禁,引發輿論喧嘩,其中擔憂的聲音佔了大多數。在這背後,公眾對于真相的不知情只是一小部分因素,更多理性的聲音還是關注解禁之後的問題缺乏相應的政策配套。

  雖然名義上被禁了10多年,但是一次性發泡餐具的地下生產和公開使用從來沒有停止過。表面上看,禁或不禁,已經沒有本質區別。與其任由發泡餐具地下生產,不如將這一產業放到陽光底下,至少還能對生產企業進行監管。畢竟,使用合格材料和正規工藝生產的發泡餐具對人體無害,不能對所有的發泡餐具都一棍子打死。

  如果只是解禁,似乎無可厚非。讓公眾焦慮的,是有關部門和地方對解禁帶來的一係列問題缺乏對策。

  眾所周知,發泡餐具使用的原材料是塑料,在自然環境中很難降解。大量使用過的發泡餐具難以回收,必然形成白色污染,貽禍子孫。在公眾環保意識越發強烈的今天,不配套出臺回收激勵政策就解禁發泡餐具,難免讓人產生“白色污染合法回歸”的猜想,甚至過度解讀。

  同時,發泡餐具解禁,也給了部分生產不合格餐具的企業一次“漂白”的機會,這也是公眾的擔憂。在被禁的10多年里,市面上流通的發泡餐具多次被曝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再生材料和增白劑,然而政府部門卻無法根治。如今解禁,不合格餐具是否會借機抬頭,以低價佔領市場、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地方政府部門為了政績,會不會默許不合格的生產廠家進入?如果沒有足夠的監管決心,這些問題還真難說。

  解禁只是一個信號,卻引起了廣泛的焦慮。問題的背後,是相應配套政策的缺失。如果在出臺這些政策的同時多一點綜合考慮,或許就不會引發如此強烈的社會反應了。 (記者陳灝)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