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沉默的榮耀》已經落幕。播出伊始,它收獲如潮好評,在臺灣島內也引起強烈反響。原因很多:劇本寫得引人入勝,片子拍得情真意切,演員演得出神入化……但是,在我看來,革命英烈的事跡偉大、壯闊、感人,才是這部劇感染萬千觀眾的根本。
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熠熠生輝、數千年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承不斷、英烈楷模代代輩出,便是歷史的明證。在這浩瀚的歷史畫卷中,中國共產黨以其偉大的革命理想、無私無畏的犧牲奉獻精神、一切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繼往開來創造了前無古人的革命事業,創造了無與倫比的建設成就,並帶領中華民族闊步走向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而這一切的奠基者之一,就是包括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等對臺隱蔽戰線的英烈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上,也浸染著他們的鮮血。
1950年,臺北馬場町,他們面對槍口義無反顧,英勇就義。到今年,已經整整75年了。他們的英勇事跡,今天終于在熒屏上得到全景式的呈現。作為一名臺灣隱蔽戰線歷史的研究者和記錄者,我深感欣慰並備受鼓舞。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新中國成立76周年、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的今天,在祖國統一大業穩步推進,在中國人民深懷“敬畏英烈”心碑的今天,《沉默的榮耀》的成功拍攝與播出更具特殊意義。
作為首部真實講述新中國成立前後臺灣隱蔽戰線鬥爭這一重大主題的電視劇,《沉默的榮耀》秉持對歷史負責的態度,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創作團隊經過數十次修改,再現了1949至1950年間那場發生在臺灣的生死鬥爭,深情謳歌了那些英雄們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劇中,“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我舍命也要保護東海小組”等多句感人至深的臺詞,令人印象深刻、念念不忘。
中國共產黨一直在為祖國統一而奮鬥。這種奮鬥,早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就開始了。中國共產黨與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建立了血肉聯係,從日本殖民時期組織反抗日本殖民統治鬥爭,到解放戰爭時期推翻國民黨腐敗專制統治、建立人民政權,中國共產黨黨員始終戰鬥在最前列、犧牲在最前面。
此間隱蔽戰線的鬥爭,更是艱苦卓絕。新中國成立前後,為推進解放臺灣戰役,在中共中央領導下,中共華東局組織並集中派遣大批人員入島。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等毅然放棄原本可享有的安定生活、遠大前程,冒著生命危險赴臺,選擇逆行接敵的潛伏任務。這是何等的境界和犧牲精神!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然而,因我在臺地下黨組織被破壞,赴臺及在臺隱蔽戰線工作人員大部分被捕、犧牲。據有關部門核實,當年有名有姓有臺灣當局判決書被判刑的超過7550人,被判死刑超過1100人,還有很多人被秘密殺害。
秉持強烈的敬畏心和責任感,2022年3月,我在全國政協會上提交了《關于持續追認在臺隱蔽戰線犧牲烈士的提案》,立即得到多名政協委員的附議和聯署。隨之,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先後組織編寫出版了《血沃寶島——中共臺灣英烈》(第一、二集)。《他們的故事,需要有人去聽——〈關于持續追認在臺隱蔽戰線犧牲烈士的提案〉背後的故事》文章刊出。後來,以《血沃寶島》(第一集)為素材,電視劇《沉默的榮耀》被創作出來。這是一部充滿歷史厚重感、富有強大精神力量、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史中涉臺隱蔽戰線鬥爭的宏大英雄史詩。
隱蔽戰線鬥爭,大多是與敵對陣營“精英群體”打交道,我黨我軍對隱蔽戰線幹部的能力素質要求更高。翻開隱蔽戰線先烈的履歷和評價,不難發現大學生、藝術家、工程師,以及天資過人、稟賦異人等詞匯。若他們不是犧牲了個人發展,很可能在社會各領域大展才華,當科學家、藝術家、教授、工程師、高管等。但是,為了國家,他們甘願放棄自己的選擇,根據任務需要去扮演不同的角色,甚至是“小人物”“無名氏”。這種犧牲奉獻與國民黨、資本主義陣營那些追求個人利益的價值觀和精神境界相比,是天壤之別。
今天的華夏兒女不會忘記,這些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們為黨節約每一個銅板,出門西裝革履,進家粗布舊衫;散盡家財,支持革命。有時他們忍受著家人、戰友甚至某一級組織的不理解,堅守“有苦不說,有氣不叫;顧全大局,任勞任怨”;面對被捕殺頭,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活,絕不叛黨出賣組織和戰友。
堅守隱蔽戰線鬥爭的特殊紀律和要求,使得他們選擇做無名英雄。犧牲了,長期不能把名字和事跡刻在紀念碑上;活著的,長期不能公開自己的成績;有的閉口不言直到告別人世,有的現在仍然隱姓埋名。也正是他們的言傳身教,才使得他們的後代、親人們亦能三緘其口。
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隱蔽戰線的業績才如此輝煌。我們黨和軍隊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才能從勝利走向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幹部要時刻牢記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始終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我們對先烈更要懷有敬畏之心。做每一件事,都要想一想那些已經長眠的先烈們會怎麼想?我們為他們未竟的事業做過些什麼?我真誠地希望,到了統一的那一天,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要無愧于那些犧牲在臺北馬場町的先烈們。
一段時間以來,我常想一個問題:到海峽兩岸實現統一的那一天,應該做點什麼?我想說,真到那一天,一定要把慶賀的美酒捧到先烈們面前,灑在他們的墓碑前,並告慰先烈:黨和祖國沒有忘記你們,英雄永垂不朽。
英雄是一束純凈的陽光,沒有哪個民族不崇尚英雄,沒有哪個國家不視英雄為珍寶。銘記歷史的民族才有根,熱愛英雄的民族才有魂。今天,我們的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光彩照人,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用英雄的熱血洗滌靈魂;今天,我們的共和國大廈之所以能夠牢固堅強,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用烈士的忠骨鑄造根基;今天,我們的華夏兒女之所以能夠驕傲自立,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用英烈不死的雄魂激勵後人。
我們是沐浴著無數先烈的榮光走進新時代的,我們也將在先烈奠基的道路上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祖國統一。我們一定要用行動告慰先烈,走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者是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學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