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會動態  本會簡介   兩岸交流   業界人物   成員風採  行業動態   圖片展示  法律法規   公告板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中國互聯網協會海峽兩岸互聯網交流委員會 > 成員風採 > 正文

中國網庫王海波談:農副產業的電子商務機遇與策略


http://www.taiwan.cn 發布時間:2013-07-29 15:46 來源:東方網

  近日,由北京商業管理幹部學院、中國供銷合作經濟學會聯和中國網庫合主辦的首屆中國“三農”產業融合發展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在會議上中國網庫董事長王海波先生對農副產業的電子商務機遇和策略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同時提出建設性意見。

  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至今對農副產業的影響也很大,電子商務產業分為:做電子商務、服務電子商務、應用電子商務三大類。當今社會中誰能在電子商務大潮中獲取利益,其一,供應鏈管理和數據庫應用的公司;其二,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機構;其三,電子商務產業園區;這三點足以證明電子商務的優勢。但在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能給企業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呢?電子商務能為農副產業進行供應鏈管理和產業升級、獲得數據分析同時,建立持續穩定的網上生意通道,而不是網店,其實網點能帶來的利益是最小的。

image  

  王海波先生表示: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應用,電子商務能為農副產品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具體表現在:建立全產業鏈的網絡對接,和金融物流對接、實現生產性服務業的應用、逐步實現每個單品都有機會主導網絡銷售主體。

  與此同時,王海波先生對于農副產品開展電子商務提出了五大建議:

  第一:在網上主打高價策略,主要銷售限量供應的優質農副產品。農副產品開展電子商務通常可以通過銷售5%的產品賺到95%的利潤。

  第二:利用各種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某一類農副產品的網上銷售,把自己品牌打造為網上主流品牌。大部分類別的農副產品都有機會像“好想你”打造為“紅棗”的網上第一品牌一樣打造出自己的網上領先品牌。

  第三:會員制的網上訂單模式依然是農副產品開展電子商務的核心模式。比如一個雞蛋提供商,如果能發展10萬戶個人或企業買家每月網上訂購雞蛋也是一筆很大的電子商務生意。

  第四:提前1-6個月進行某類農副產品的網上採購和咨詢數據分析,通過網絡有效的預測該類農產品的各區域市場需求大致狀況,從本質上解決“谷賤傷農”的問題。

  第五:通過打造某一類別農副產品的單品交易平臺,設計專業的網上農副產品採購方案,幫助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進行的原材料採購,是電子商務很有價值的應用。

  中國網庫是目前國內第三大內貿B2B電子商務服務公司,擁有國內最大的單品電子商務聚集平臺,致力于細分領域的電子商務平臺打造與集聚,為實體企業提供基于行業細分的單品電子商務交易服務。依托1999年成立的114網絡平臺,經過14年來的發展,已積累760萬家企業大數據,與國內1100余家具有單品優勢的實體企業共同構建了單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至今在全國157個主要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在北京、武漢、貴陽、廣州等24個地區建立區域運營總部,通過各地運營共同挖掘100萬以上真實的企業單品數據,確保推動30萬活躍企業數據。

  王海波先生在對中國網庫未來發展規劃時提出:第一,預計希望聯合20多家機構,包括基金,在全國打造500個農副產品類的品類網。第二,每個城市1至3個特色單品平臺,這樣的平臺大概每個平臺是5到10個億。第三,推動5000億以上交易額,希望通過單品店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推動五個億的實實在在的交易價值,這也是今天希望通過這次會議成為一個始作俑者,希望我們共同為中國這樣一個農副產品單品的應用,共同做出貢獻。

中國互聯網協會海峽兩岸互聯網交流委員會
地址: 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南街6號廣安大廈中段7層 郵編: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