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的CPI數據顯示,農產品(行情股吧買賣點)成為8月份物價上漲的主要推手。其中,豬肉、雞蛋和蔬菜漲勢較為明顯。業內人士預計,隨著“雙節”的到來和氣溫的下降,9月份將迎來食品(行情專區)消費旺季,食品價格“穩中慢漲”存在較大可能性。
肉蛋價格補償性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6%。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7%,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7%,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約1.54個百分點,成為推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
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7.2%,同比漲幅最高。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係統的監測數據也顯示,豬肉價格6月份開始回升,7月下旬至8月中旬漲速較快,8月底再次加快。
肉價上漲,一些消費者也深有感受。濟南市民趙靜告訴記者,菜市場五花肉5月份還不到24元/公斤,後來一直在漲,現在已經超過26元/公斤了。她說:“一斤漲了1元多,再漲就太多了。”
淄博市高青縣萬隆養豬場負責人李宗漢說,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豬價都不是很理想,最嚴重時養一頭110千克的肥豬要虧200多元。8月初豬價開始回暖,目前在16元/千克上下。“近期的豬價上漲是在慢慢彌補前期虧的錢。”他預計,隨著天氣轉冷,肉價有可能維持上漲趨勢。
肉禽類產品,雞蛋價格漲速較快,8月環比漲幅達到7.1%。記者了解到,受H7N9禽流感的影響,上半年養殖戶壓縮了養殖規模,導致雞蛋價格的供應量下滑,近期蛋價的上漲也帶有補償性質。
萊蕪市養雞戶孫守傑告訴記者,年初他的養殖場存欄蛋雞2萬多只,但受H7N9影響,雞蛋從3月初到7月底一直在賠錢,他只好把存欄量壓到1萬只,通過縮小規模來減少虧損。他說:“蛋雞存欄量下降,市場供應量就會減少,補欄還需要時間。隨著8月份開始市場需求恢復性上漲,價格也必然高漲。”
[責任編輯:孟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