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新發地市場白條豬的批發平均價是10.90元/斤,比2016年6月24日的10.95元/斤下降0.46%;比2016年6月1日的12.85元/斤下降15.18%;比2015年7月1日的10.63元/斤上漲2.54%。周環比微幅下降;月環比大幅下降;年同比漲幅明顯收窄。上上周末,年同比上漲6.83%,上周縮小到2.54%。
上周(2016年6月25日至7月1日),新發地市場白條豬批發的平均價在前期大幅下降以後,繼續在高位進行調整,調整的方向仍然是下行。
上周白條豬的最高價是11.38元/斤(6月27日),比上上周的13.08元/斤下降1.70元/斤,降幅13.00%;最低價10.90元/斤(7月1日),比上上周的10.95元/斤下降0.05元/斤,降幅0.46%。最高價比最低價高出0.48元/斤,高出4.40%。肉價波動的幅度比上上周的19.45%大幅收窄。收窄的原因是上周的最高價、最低價均出現下降,其中最高價的降幅尤為明顯,使得最高價與最低價之間的差距大幅縮小。
上周,白條豬的日均上市量為1475.14頭,比上上周(6月18-24日)的1511頭減少2.37%;比前2周(6月11-17日)的1443.86頭增加2.17%;比前3周(6月4-10日)的1425頭增加3.52%;比前4周(5月28至6月3日)的1513.86頭減少2.56%。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為1697.86頭,今年同比增加-13.12%,上上周同比下降的幅度是16.02%,上周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上周上市量和批發價雙下降,主要是因為現在到了肉類消費的淡季,人們見到肥肉就會引起食欲下降,而市場上銷售的白條豬又大多是肥肉型白條,銷量自然就會下降,而且也賣不上價。
有人把近期肉價的下降歸罪于屠宰場的壓價,實在是有些牽強。實際上是在轉移矛盾的焦點,或者混淆視聽。因為無論是養殖業還是屠宰業,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都是這些行業的屬性。不能要求屠宰業高價收購毛豬、低價銷售白條。在氣溫升高以後,肥豬已經被消費者排斥,而大量肥豬又急于尋找出路,不得不降價促銷。肥豬的大量存在,不是屠宰業的過錯,是壓欄惜售的後遺症。
是什麼原因導致養殖場壓欄惜售?是什麼原因導致前期肉價衝破了天花板?是什麼心態到現在還鼓勵養殖業壓欄?這些都是人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現在擺在人們的面前的問題是,如何避免肉價再一次摔跟頭,以及如何修正我們數據的統計方法和糾正此前對養殖業的誤導。
現在仍然有人用某些數據說話,說5月份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同比、環比還是下降的,肉價在2017年還能保持高位。我們可以很輕松地說,這些說法,用不了多長時間,都會成為人們的笑談。
肉價進入下行通道,是在近期(1-2年)難以改變的事實。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