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山東即墨移風店鎮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2016年06月28日 09:14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從賣蔬菜到賣生態

  本報記者 劉 成 通訊員 周 洋

  到鄉村農舍去體驗悠閒的慢生活,去田間地頭品嘗新鮮的瓜果,近年來成為山東即墨市移風店鎮旅遊的新熱點。隨著大沽河綜合治理工程的完工,越來越多的市民沿著風景來到了沿岸的村莊,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鄉村,通過旅遊業,找到了更多致富的途徑。

  這天,大壩村村民吳芳的農業基地接待了青島來的80多名遊客,不一會兒,十幾個組團來的遊客又找上門來,由于農業基地的餐廳已滿,她介紹這些遊客到附近的世外桃源農家宴去。

  日前,移風店鎮大壩村的“沽潤鶴鄉村旅遊合作社”正式進行了工商登記,這也是即墨市第二家旅遊合作社領到“出生證明”。

  “為了發展旅遊,村莊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提升村莊人居環境,結合傳統民居,打造牛欄街等特色景觀,並在農業基地中建設民宿。遊客不僅可以在民宿里休息,還可以做飯,食材可以在農業基地里採摘,這對沒有農村生活經驗的城市人來說十分新奇。”大壩村黨支部書記張明村說,鄉村採摘、農業觀光等旅遊產品的運營不僅讓農民增收又多了“一條腿”,同時也為當地的蔬菜瓜果賺足了口碑,拓寬了銷路。

  移風店鎮是蔬菜瓜果之鄉,該合作社結合當地農業資源,依托600畝農業基地,推出了綠色清水體驗式旅遊套餐,遊客們欣賞完沽河風景後,可以到蔬菜大棚中品嘗、購買新鮮的果蔬,到村莊的農家宴品嘗當地特色菜肴,累了還可以到河邊垂釣。旅遊合作社承擔著培訓農戶、優化配置資源、推介本地旅遊的功能。農戶之間形成了新型的產業分工,根據自身特長自由地流動到產業鏈的不同位置,有人擅長種植,就管理農業大棚,有人經營起了農家宴、農家旅館。

  “結合高效生態農業,越來越多的農民由單打獨鬥變為抱團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共享旅遊資源,端起了旅遊這個‘新飯碗’,掙到了越來越多的綠色收入。”據移風店鎮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劉術勇介紹,即墨目前共有兩家鄉村旅遊合作社,都在移風店鎮,合作社的成功注冊,將加深資源整合力度,打造標志性鄉村遊旅遊產品,發揮標桿產品的示范效應,從而帶動鄉村遊產業發展。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