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海南澄邁:98元一斤的荔枝緣何被搶購?

2016年06月28日 14:29 來源:新華社 字號:       轉發 打印

  新華社記者傅勇濤

  在海南省澄邁縣,每斤荔枝最高賣到98元一斤。26日開始大面積採摘以來,每天6000多箱荔枝發往全國各地,拉貨的車輛在果園門口排起長龍,許多貨主擔心“拉不到貨”。

  “過去靠天吃飯,現在靠技術。我培育的無核荔枝高產優質,平均畝產達1000斤以上,每年結果的無核率高達99%以上。”今年70歲的王廷標被當地村民稱為“荔枝王”,他傾注30多年心血研發培育出“無核荔枝”。

  這種荔枝因果肉中沒有果核,兩兩結成一對,個大汁多味甜,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1982年,王廷標這位澄邁縣橋頭鎮的普通農民,利用37株海南荔枝優稀母樹,進行無數次篩選而繁育成功的新品種,成功培育出低溫敏無核型的“無核荔A4號”。至今,他一人擁有“荔枝無核素”“無核荔枝穩果素”“荔枝果胞護膜保鮮素”“荔枝改性素”“無核荔枝無核果生產技術”等五項荔枝生產技術專利權。

  “今年剛培育出盆栽無核荔枝,一株挂滿紅紅果實的小荔枝樹,可以搬到家里,隨手摘下品嘗。”話語間,王廷標手中的訂貨電話一直沒斷過。

  王廷標還培育了大量“無核荔枝”種苗向外地輸送。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種植1500畝,雖然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但王廷標卻憂心忡忡:“無核荔枝種植技術高,農戶不懂養護,果品一直很差。”

  澄邁縣利用王廷標的這項專利技術,發展陸橋、美荔等大型無核荔枝生產基地,集團化生產、科技資金投入使無核荔枝產量大增。澄邁縣委書記楊思濤介紹說,今年全縣無核荔枝種植面積達到上萬畝,挂果7000多畝,產值預計3億多元。

  記者在陸橋無核荔枝基地看到,挂果的荔枝樹上,碧綠的枝葉間,點綴著簇簇火紅的無核荔枝,200多名農民忙著採摘。生產加工車間內,三條生產線全部開啟,300多名員工分裝、打包。基地生產廠廠長李文桂說:“今年基地挂果11萬株,產量100萬斤以上,目前互聯網銷售火爆,三四天發貨12000多單。”

  事實上,農業科技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基地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荔枝加工車間,其中包括全空調環境的分揀、包裝車間,200噸的冷庫和-20℃的低溫冷庫。李文桂說,資金和技術的投入使“無核荔枝”延長保鮮期,銷得更遠。

  澄邁縣無核荔枝品質、口感遠超普通荔枝,7000多畝的挂果面積,相對全國市場而言,顯得十分狹小。因此,“無核荔枝”這項農業科技研發遠不能止步于此。

  “現在無核荔枝每年只有一個月產果期,集中在6、7月。這麼短的上市期對一個產業來說是很不利的。這正是我要研究的方向,在海南把荔枝生產擴大到全年。”王廷標說。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