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良獼猴桃種植土壤,這些天我們從正定買了30多車牛糞,這將實現我們水泥工人的綠色致富夢!”最近,革命老區河北平山縣平山鎮南西焦村黨支部書記韓保貴發在“朋友圈”中的一條信息引發了不小震動,“獼猴桃種植”一下子也成了村里的熱門話題。
三五成群的人們在打水泥樁、栽樹苗、澆水……平山鎮南西焦村南的宏泰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獼猴桃種植基地一派忙碌景象。“500來畝地、4萬多棵獼猴桃樹,每天得用七八十號人,他們之前大多是水泥工人。”村黨支部書記韓保貴說,以前村里有十來家水泥企業,全村有幾百人在企業打工或者跑運輸、開餐館、維修車輛。但水泥企業在致富一方的同時,也嚴重破壞了當地環境。面對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抉擇,平山縣拆除了落後的水泥企業。
為讓“水泥工人”不失業,縣里利用水泥企業拆除後騰退的土地,規劃建設了西柏坡綠色產業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產業等節能環保產業,他們也在多次參加縣里組織的外出考察後,將目光瞄準了村里的高崗旱嶺,發展獼猴桃種植,帶領村民走綠色生態路。
“獼猴桃營養價值高,市場前景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專業技術員梁策說。但看到以前的水泥工人要在崗坡次地上栽活這個稀罕物,村里不少人搖頭。
“極端最高氣溫為43.3℃,極端最低氣溫為-18.2℃,無霜期130天至190天……”至今,韓保貴手機中還保存著一份平山鎮幹部李常錄提供給他的“氣象資料”。他說,當地氣候條件和獼猴桃適宜種植地陜西、河南等地的氣候特徵非常接近。因獼猴桃喜酸性,他們測土配肥後,買牛糞來中和土壤的鹼性。
松軟的土地上,一朵朵嫩綠色的“小傘”鑲嵌在尺把高的獼猴桃苗上,煞是好看。韓保貴書記介紹,按照園區的初步規劃,基地將分期投資700多萬元,打造一個集獼猴桃觀光採摘、生態旅遊、農業科普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
“現在4萬多棵獼猴桃成活率在95%以上!”梁策說,他們實施標準化栽培,也幫助培訓專門的管理隊伍。“明年,這些實生苗就能嫁接黃心的金龍二號、綠心的農大獼香、徐香,這些大部分是抗寒品種。”
農業項目投資大、周期長,但韓保貴卻對未來信心十足。他算了一筆賬:2年多的獼猴桃苗,3年後進入盛果期,每畝地產量至少3000斤,按市場價每斤5元估算,畝收入在1.5萬元左右,這個500來畝規模的園區每年可收入近千萬元。
“現在掙的錢比以前多,幹活兒的環境也好!”南西焦村村民談立廷笑著說,他從1990年開始就在水泥廠幹活兒,每月能掙2000多元。現在他在合作社打工,每月掙2400多元,加上他家流轉給合作社的6.4畝旱嶺地,一年能掙到3.5萬元左右。
嘗到綠色生態甜頭的還有南西焦村的近百戶村民,他們以前在崗坡次地上種玉米、雜糧,最多年收入也不過600元/畝,現在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僅地租就有950元/畝。“基地全部建成後,長期用工將達到二三百人,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也算帶老鄉們蹚出了一條致富路。”韓保貴信心滿懷。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