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雨水好,玉米棒長穗大,比去年每畝平均增加80公斤以上”。7月8日,雙峰縣花門鎮黨委書記李雄偉指著漫山遍野一株株“挺著大肚子”即將“臨產”的玉米棒,開心地告訴記者:全鎮所有的荒山空地、塘邊屋後都種上了玉米,今年共種植玉米2萬余畝。該縣政協副主席、縣農業局局長戴治平介紹:全縣大約有25萬農戶種植玉米21萬多畝,可產玉米1.2億多公斤,按市場每公斤2.4元的收購價計算,除去開支成本,可為農戶增收2.1億元以上。
玉米耐寒、耐旱、抗病抗蟲力強,適宜于各種土壤、各種氣候的栽培,不受地理條件、環境的限制,栽培簡便,極易成活,男女老少皆可種植,周期短,見效快,產量高,不誤農時,不搶季節,可與水稻輪作或作油菜+玉米+水稻三熟制,充分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拓展了農民增收渠道。同時,玉米用途廣泛,既可作餐桌上的環保食品,又是喂養牲畜家禽的好飼料,加上縣委縣政府出臺優惠政策,鼓勵農戶大種玉米,還給予種籽、肥料等方面的補貼,更為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提供了強力的機制保障。
作為糧食生產11次蟬聯全國先進的雙峰縣,在抓好水稻生產的同時,將玉米作為糧食作物的主導產業來抓,大力實施部、省“玉米高產創建”項目,除在走馬、印塘等鄉鎮建設省級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片外,要求全縣所有鄉鎮的旱土、塘邊等空閒隙地一律種上玉米。由縣農業局統一組織供應福單4號等高產玉米良種,優價銷售給農戶,並從縣農開辦、縣農業局等相關部門,抽調34名農藝師組建便民服務隊,分赴全縣17個鄉鎮(經開新區),具體負責玉米生產技術管理和培訓輔導。還規范全縣所有的飼料加工企業和經營廠家,一律向農戶提供玉米加工、收購等便利,破解玉米銷售難題。
鎖石鎮鎖石村的養豬大戶王培煉算了一筆帳:今年利用荒地種了20畝玉米,買了30公斤種子,花費1200多元,自己喂了250多頭豬,用豬糞代替化肥,節約肥料成本2000多元,經估算20畝地可產2000多公斤玉米,獲利2萬多元,再用自己的玉米喂豬,成本低、風險少,賺錢穩,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