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救災種子有效供給,實現用種與供種之間的精準對接,7月12日至13日,湖南省農委種子管理處深入受災嚴重的岳陽市、益陽市,全力組織開展救災種子對接工作。兩市及所轄的華容縣、臨湘市、雲溪區、平江縣、湘陰縣、屈原區、岳陽縣、赫山區、桃江縣、資陽區等10個縣市區農業局負責人、種子管理站長及相關種業企業負責人參加對接會。
會上,各受災縣市區簡要介紹了災害發生情況、救災用種需求、已採取的救災措施、早稻收割進度、晚稻栽種計劃等相關情況,現場申報了需要省里統籌調劑的品種名稱、種子數量,提出了在抗災救災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問題。綜合兩市10個縣市區反映的情況,岳陽市需要省里統籌調劑湘早秈24號、中嘉早17、湘早秈32號、岳早秈6號等種子50.5萬公斤,其余主要通過農民自行調劑解決災後用種,受災較重的華容縣需要3萬畝蔬菜種子,主要品種為芥菜、菜薹、萵筍、廣東白菜等。益陽市需要省里統籌調劑湘早秈45號、中嘉早17、中早39等種子119.7萬公斤,其中災情嚴重的赫山區因16萬余畝早稻絕收,除自行組織落實了部分救災種子外,需要省里調劑種子90.5萬公斤,受災較重的桃江縣需要白菜等速生類蔬菜種子。對需要省里統籌調劑的救災種子,各縣市區現場均與種業企業進行了對接落實。
湖南省農委種子管理處處長許靖波在對接會上指出,今年發生的洪澇災害呈現出范圍廣、面積大、程度重、種子供應緊、需種時間急等5大特點,各受災縣市區要反復確認救災用種需求數量,杜絕出現“有救災用種需求而無種子供應”的問題。在保障救災種子供給工作中,具體還要做到“六個保證”:一要保證季節。早稻翻秋必須在7月20日前完成播種,避免出現寒露風等次生災害。過了這個時間點還不能播種的,建議改種蔬菜、秋玉米、秋馬鈴薯等作物。二要保證重點。災情零星發生區域引導農民生產自救,重點保障集中連片區域供種,對每個連片區的供種要逐一落實到位。三要保證數量。全國救災需種量大,當前可供救災種子數量整體偏少,各相關種業企業要搶晴收割,盡量增加供種數量。同時,晚稻翻秋種植要保證用種量。四要保證質量。救災種子要到正規企業採購,要搞好包裝標識,未經審定品種不能用于救災。五要保證安全。每批救災種子要按規程扦取封存樣品,精確推算播種期以確保安全齊穗,採取強氯精浸種等措施打破種子休眠,建議救災晚稻全部購買農業保險。六要保證到位。實行首問負責制,不因農業主管部門的原因而導致工作不到位、種子不到位、技術不到位。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