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周應良) 大理州把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作為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內容來抓,以政策支撐為引領,以企業帶動為橋梁,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的有效性;以園區規劃為重點,以電商營銷為抓手,增強農業資源市場配置作用,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
以政策支撐為引領,推動大宗農產品加工提質增效。面對新常態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嚴峻挑戰,州政府對2015年全州新升規模、首次上臺階、擴銷促產、技術改造及創新發展的86戶工業企業獎勵資金累計達860萬元,其中涉農企業41戶,獎勵資金335萬元。大力支持大宗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帶活種植業提質增效,增加農民收入。目前,全州已有大蒜加工、貯藏企業20余戶,野生食品加工企業12戶。巍山、雲龍新增一戶從事菜籽油精加工的企業,解決了全州不能大規模加工菜籽油的難題。
以企業帶動為橋梁,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提質增效。加工企業實力不斷壯大,規模企業快速增長。目前,全州經認定的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共186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4戶,省級79戶,州級103戶。上半年,全州農產品加工總值86.8億元,同比增長9.94%;龍頭企業完成現價總產值73.31億元,同比增長12.49%,實現銷售收入69.85億元、同比增長13.89%,出口7.19億元、同比增長14.01%。祥雲縣通過土地流轉形成規模經營的農戶和企業,將流轉來的土地作為“生產第一車間”,讓流轉出土地的農民不付種地成本、不擔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穩定獲取土地出讓金收入的同時,能到公司基地從事生產勞動,由農民變成產業工人,從務工中獲取更多的勞務收入。
以園區規劃為重點,加快農產品加工流通提質增效。結合全州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劃,優化投資環境,強化招商引資,以蔬菜、乳制品、啤酒、生物制藥、精制茶、飼料、生物有機肥等為主導產業,規劃建設大理創新、賓川金牛、祥雲八里路、洱源德源山、永平曲硐等15個農產品加工園區,著力打造輻射南亞、東南亞的農產品加工與流通中心。
以電商營銷為抓手,推進農產品質量品牌提質增效。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建成州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平臺,上半年,州級電子商務運營平臺大理特產網、大理農產品交易網共有450多家企業2310多個單品上架宣傳銷售,銷售額達3000萬元,全州農產品網絡銷售收入突破2.8億元;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檢測蔬菜、水果(農藥殘留)12223個,平均合格率達98.1%;完成畜產品抽檢399批次,檢測合格率99.7%;積極培育大理高原特色農產品品牌,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8個,累計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297個。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