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對全省40個縣(市、區)、120個鄉(鎮)、600個農戶的秋糧種植成本和收益的調查結果顯示,“十二五”期間,全省秋糧種植畝均生產成本高位運行,年均463.8元,比2010年提高24.0%;而畝均種植收益受價格波動的影響呈現不太穩定的態勢,年均為420元,比2010年增長17.3%,低于成本增幅近7個百分點。
生產成本有增有減
調查顯示,2015年河南省種植每畝秋糧生產成本為448.1元,與2010年相比,5年間增加了74.1元,增長19.8%。其中,物質費用增長38.3%;生產服務支出大幅增加,增幅為131.4%;人工成本則明顯降低,減少了34.4元,減幅為18%。
在構成各項物質費用中,種子和化肥費用均呈增加趨勢,農藥費用則比較穩定,5年間僅增加了0.7元。有關人士分析,秋糧種子費用升高的原因:一是玉米種植面積大,佔全省秋糧播種面積70%左右,“十二五”期間,密植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玉米種子畝均播量增加。二是2015年夏播期和2010年同期相比,全省農用種子價格上漲了27.7%。化肥費用增加的原因在于,糧農的種植觀念由傳統的重夏輕秋逐漸轉變為夏秋並重,化肥施用次數增多,同時化肥價格上漲。
“十二五”期間,河南省秋糧在機播、機耕、機收等方面的費用大幅增加,主要是農業機械化率的不斷提高和綜合機械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引起的。此外,農業生產服務價格的上漲也助推了生產服務支出的增長。
相比之下,2015年全省種植秋糧的畝均人工成本大幅下降。“十二五”期間,隨著社會平均工資的增加和農村勞動力的減少,勞動力用工價格逐漸攀升,但是農業機械化率的大幅提高大大減少了用工天數,使得人工成本明顯下降。
秋糧產量價格雙波動
調查顯示,“十二五”期間,在秋糧種植成本高位運行且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由于決定種糧畝均收益的單產和價格均呈現明顯的波動狀態,導致秋糧種植畝均收益很不穩定。2011年至2015年畝均收益依次為430.5元、457.9元、445元、445.8元和320.2元。
單產增長緩慢且波動明顯。河南省在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中,不斷加大高標準糧田建設的力度,全省糧食生產綜合能力不斷提高,但是河南省秋季屬于嚴重旱澇災害多發的季節,秋糧生產很不穩定。2011年至2015年,秋糧平均單產有兩個年份增加,三個年份下降,且5年間平均畝產只增加了1公斤。
主要秋糧品種價格不穩。“十二五”期間,作為河南省主要品種的玉米、稻谷、大豆等,除了稻谷有國家保護價格且穩中有升外,玉米、大豆等均沒有保護價,其價格表現不太穩定。
對此,有關專家指出,河南作為糧食生產大省,肩負著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相對夏糧生產,秋糧生產低而不穩,是影響糧食安全、制約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專家建議,繼續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和水利建設力度;推進糧食供給側改革,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糧食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業;繼續發展規模經營,降低種糧成本。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