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石家莊瑂城:集成技術種小麥 農民增產又增收

2016年07月18日 10:58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本報記者 宋美倩 通訊員 閆玲彥

  “這些天,接到不少糧食經紀人的電話,他們都相中了俺家的優質麥,搶手得很啊。”麥收季節之後,河北省石家莊市瑂城區劉海莊村村民韓西文喜上眉梢。原來他家麥田採用了區里推廣的提高產量、提升質量同時降低成本的“兩提一降”集成技術,再次獲得了豐產增收。在瑂城區,受惠于這一生產技術的農民很多。據有關部門測算,僅推廣此項模式,已經帶動全區農民增收達6000多萬元。

  瑂城區是一個農業大區,小麥常年播種量在50萬畝左右。為確保糧食豐產豐收,瑂城區按照“穩定面積、依靠科技、主攻單產、增加總產”的基本思路,以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為抓手,依托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統一技術規范,提升小麥產量;搭建農科所與農民合作平臺,推廣普及優質小麥的優種優育,讓農民從提升小麥質量中獲得更高收益;借助種糧大戶示范帶動作用,開展水肥一體化技術示范,降低小麥種植成本。通過“兩提一降”技術,既確保了全區糧食高產增產,更為農民增產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韓西文的麥田全部位于小麥高產創建示范片的核心區域,他告訴記者:“啥時候打藥,上哪種肥,區里的示范方技術員都親自來田里,手把手地交給俺們,所以這糧食豐收根本沒有懸念。”該區農業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區里建立了12個小麥高產創建示范片,片里的小麥生產全部嚴格實行“八統一”,落實“選用優種、縮行種植、配方施肥、科學澆水、病蟲綜防”等小麥優質高產標準化栽培技術,為每個示范片配備專業農技人員,定期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保證了小麥的良好長勢,還帶動周邊上萬戶農民學習應用先進技術,示范片單產高出全區平均畝產15%左右。

  “小麥產量上去了,只有價錢也跟得上,對農民來說才是真正的實惠。比如優質小麥與普通小麥看起來差別不大,但每斤價格卻相差1毛5分錢左右。”該區農林畜牧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王志輝說,區里長期實施了“農科所+基地”育種模式,依托區農科所先後培育並推廣多個優質強筋麥品種,目前在全區推廣的瑂優2018 品種,不僅產量穩定在500至550公斤,而且營養和加工品質均超過國家一級優質強筋麥標準,是國內大型面粉加工企業首選強筋麥原料品種。目前優質專用小麥普及率已經達到80%,但仍供不應求。種植優質小麥一項算下來,就能給農民增加5000萬元以上收益。

  北營村種糧大戶王永昌告訴記者,他流轉的1000畝小麥雖然沒有位于高產示范片內,但是每畝卻增產100斤。問起其中緣由,王永昌笑著說:“俺們也是沾了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的光,這個技術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不僅肥效快,而且養分利用率高,使得小麥平均每畝節地7%,灌溉節水50立方米以上,增產10% 左右。既能節省投資,還能獲得高產。”目前,該區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已經達到2.5萬畝,農民每畝地降低生產成本100元,僅此一項技術的推廣就可以幫助農民增收250萬元。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