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萌
通訊員孫紅櫻吳欣苗
本報訊記者從嘉興市財政局獲悉,近日我市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財政支持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我市正式啟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
據了解,自2004年起,我國先後實施了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三項補貼”政策,這“三項補貼”政策在促進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隨著農業農村發展形勢發生深刻變化,農業“三項補貼”政策效應遞減,政策效能逐步降低,迫切需要調整完善。經國務院同意,去年財政部、農業部啟動了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試點工作,將“三項補貼”合並為一項,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兩個方面。
“嘉興和湖州作為全省2016年試點地區,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嘉興市財政局農業處處長俞強告訴記者。
據俞強介紹,我市將以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綜合改革為突破口,進一步完善財政支農政策體係,創新糧食生產經營機制,提高財政支農政策的精準性、指向性和有效性,促進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和規模化水平的提高,實現穩糧、提效、增收,切實增強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能力。
那麼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具體改在哪些方面呢?記者獲悉,主要在3個方面:一是建立糧食補貼整合機制,構建糧食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提高補貼精準性、有效性,優化糧食補貼審核發放程序;二是以財政支持政策為引導,加快培育組建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三是積極探索建立財政和金融協同支農組機制。
其中,組建合作社聯合社是解決農業生產組織化、集約化難題的有效途徑,也是此次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綜合改革試點的核心和重點。“我們主要通過財政激勵來引導農民建立聯合社。”俞強說道。
一是實行創建獎勵。對新創建成立的聯合社給予10萬至15萬元的創建獎勵。二是實行年度考核獎勵。建立財政補助金額與入社農戶數量、聯合社提供服務質量挂鉤的制度,根據年度考核結果給予5萬至15萬元的獎勵,把聯合社的利益與履行職能的質量緊密聯係起來,形成正向激勵機制。三是通過實施規模種糧補貼政策,鼓勵規模種糧合作社加入聯合社,引導一般種糧農戶通過合作社加入聯合社。市本級從2016年開始通過聯合社統一申報的規模種糧補貼,市區財政增加每畝20元的獎勵。四是支持聯合社開展公共服務和社會化服務。如支持聯合社組織開展秸稈還田工作,市本級對聯合社社員進行秸稈還田的,市財政給予20元每畝的補助。
此前,市本級規模種糧補貼標準為每畝100元,目前市本級規模種糧面積為23.5萬畝。“如果全部加入到聯合社申請種糧補貼,市區財政就要多拿出470萬元,這對農民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俞強說道。
嘉興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這些措施,引導建立完善糧食生產經營體係。發揮組織聯合優勢,降低糧食生產成本,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注重加強內生發展機制建設,促進聯合社可持續發展。
目前,桐鄉市已成立3家糧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其中石門鎮的“桐鄉市石門灣糧食專業合作社”已于2015年12月29日完成注冊。該合作社由石門鎮9家糧食專業合作社發起組建,注冊資本33萬元。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