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稻田一片蔥綠。在蔥綠的秧苗下,一只只黑色的麻鴨穿梭其中,令人稱奇。“這是今年我們開展的稻鴨混養試驗,通過在稻田里放養鴨子,讓麻鴨吃掉水稻害蟲,達到採用生態方式除治害蟲、替代農藥噴灑,保護自然環境,生產有機稻米的目的。放養一個多月來,效果良好。”天津市農業局實驗林場水稻種植基地負責人劉文正笑著告訴記者。
記者走進一片稻田,只見里面灌滿了水,一只只麻鴨在歡快地遊動著。隨著它們的遊動,水稻秧苗被搖動起來,秧苗上的蟲子立即掉在水面上,麻鴨看準一口吃了下去,非常有趣。劉文正介紹,稻田里常常有一些害蟲,如果不及時治理,就會影響水稻生長。過去只靠噴灑農藥,雖然見效快,但是對稻田有環境破壞,也影響水稻的質量安全。現在通過在稻田里放養麻鴨,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掉在水里的害蟲被麻鴨吃掉了,飛起來的一些害蟲還被空中飛翔的鳥兒吃掉。記者抬頭望去,在稻田上空正好有好幾只鳥兒在低空盤旋,等待吃蟲。
“麻鴨不會吃水稻秧苗嗎?”記者好奇地問道。“不會,因為秧苗比較粗硬,麻鴨根本不喜歡吃,這個方面可以放心。除了吃蟲子外,麻鴨還會吃掉稻田里的雜草,不用除草劑了。”技術員于澎湃告訴記者。記者看到,在稻鴨示范田里,成群結隊的麻鴨在秧苗間暢快遊動著覓食,不時攪渾了水層。于澎湃笑著說:“這等于給水稻根部按摩呢,好處是疏松了土壤,提供了充足的氧氣,使水稻根係發育更加旺盛,不易被病蟲侵害。另外,麻鴨的糞便還是很好的有機肥,可以肥田。”
“麻鴨在稻田里吃害蟲和水草長大,使其品質特別好,每只保守估計最少能賣到50元左右。稻田放養的500只麻鴨,可以增收2.5萬元。由于不打農藥,水稻質量大幅提升,每斤有機稻谷可以多賣好幾元,每畝效益又可以增加好多。”劉文正笑著告訴記者。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專家鄧永卓認為,目前有稻蟹混養、稻魚混養,但是稻鴨混養在本市尚屬首次,效果更好。目前本市有30萬畝水稻,如果全部推廣實施稻鴨混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將會非常顯著。(陳忠權)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