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重慶特色農業主攻"全產業鏈" 年產值近900億元

2016年07月18日 16:44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近年來,重慶市大力推進以現代特色效益農業為核心的農業現代化,並依托地方特色資源,結合丘陵山區實際,著力推進柑橘、生態漁業、草食牲畜、茶葉、榨菜、中藥材、調味品等七大特色產業的全產業鏈建設。數據顯示,這七大特色產業在2015年實現全產業鏈綜合產值近900億元。

  “七大特色產業鏈建設是重慶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重慶市委農工委書記、市農委主任路偉介紹說,“十三五”期間,重慶市將圍繞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增收為目標,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大力調減低效作物種植面積,主攻七大特色產業鏈建設,力爭到2020年每個特色產業鏈培育2至3家加工龍頭企業,綜合產值達到1500億元以上。

  據了解,重慶市現已發展柑橘297萬畝,其中晚熟品種100萬畝,鮮果上市期延長到10個月,目前正重點優化產業和品種結構,發展晚熟柑橘和橙汁加工。

  同時,重慶持續多年實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庫區水質明顯改善,三峽庫區生態漁場建設也取得積極進展,成功打造了“三峽生態魚”品牌,帶動庫區10萬漁民增收,今後將把生態漁業建設拓展到冷水魚養殖、池塘健康養殖和稻田養殖,打造生態漁業產業鏈。

  依托秦巴山、武陵山豐富的草地和秸稈資源,重慶已形成了年出欄肉牛64萬頭、羊250萬只的規模,並加快推進澳洲肉牛進口項目,構建“進口育牛”“種草養畜”兩個循環,在南方地區打造草食牲畜優勢產區。

  此外,重慶還著力發展榨菜、中藥材、茶葉和以“重慶火鍋底料”為代表的調味品產業鏈,推進特色產業區域化、差異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七大特色產業鏈建設過程中,重慶立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在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基礎上,引導農戶圍繞七大特色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實施結構調整,鼓勵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發展,加大融資擔保和貼息貼費力度,降低新型經營組織融資成本;另一方面,推進1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和1000萬畝標準化產業基地建設,在農業基礎設施方面補齊短板,夯實現代特色效益產業發展基礎。

  為增強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重慶還啟動實施了農業品牌發展戰略,著力培育區域公共品牌、發展特色農產品品牌、復興傳統老字號品牌,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對認證“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給予直接補助,支持新型主體開展品牌宣傳推介。

  路偉說,重慶當前正圍繞產業發展,深入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據介紹,重慶不斷推進七大農業產業鏈與工業、旅遊業、信息產業、商貿服務業等有效聯結,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

  同時,重點推動農產品加工轉型升級,支持龍頭企業建設穩定的原料生產基地,鼓勵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銷,完善跨區域的農產品冷鏈供應體係,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供應鏈,努力構建“農工商、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格局。(記者吳陸牧)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