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何紅衛戴軍樂明凱
一輛輛滿載種子等農資的貨車懸挂著抗災恢復生產條幅,正在向湖北省各地進發,一場場技術培訓講座正在受災嚴重的田間地頭展開。
當前,正是災後搶抓農時改種補種的關鍵時期。7月15日,記者在湖北武漢市江夏區鄭店街的凡華農業園內看到,幾個大棚內的農民正在扦插薯尖。
“只要天氣晴好,還有10多天就可以全部恢復生產。”凡華農業園副總經理徐斌說,6月中旬以來的幾場強降雨導致該園區大半面積不同程度受災,先後淹了3次。7月11日,湖北省農業廳在園區門口舉行了科技救災物質捐贈活動,區農業部門安排了專家全程技術指導,現在已經是第二次啟動災後恢復生產。
正在園區指導的江夏區農委高級農藝師馮國民介紹說,該園區主要通過適時搶種、科學搶管恢復生產,上個月底搶種的100畝速生葉菜現在已可陸續上市,調茬改種了苦瓜、秋番茄、薯尖等作物,同時還訂單育苗1500萬株,可為7000多畝露地蔬菜大田提供種苗。
7月12日,湖北省農業廳辦公室發布了《關于做好農業救災種子調劑供應的緊急通知》,要求全省上下立即行動、高效組織,全力做好救災種子供應工作,盡最大努力降低災後損失。
湖北革命老區紅安縣目前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8.02萬畝,絕收面積3.1萬畝,除縣內自己調配外,還有2萬畝受災農田急盼種源。為急災區之所急,7月13日,湖北省農業廳總農藝師鄧幹生協調湖北省種子集團緊急向紅安等重災區捐贈第一批救災物資,包括:4萬斤漢單777玉米種、1000斤金中玉甜玉米種,價值共35萬元。
湖北省種子集團總經理耿月明介紹,該批種子此前已通過環境試驗,適應性較強,產量穩定,是當前適宜補種改種的作物之一。公司另已組織抗災早稻翻秋種20萬斤、秋播玉米種10萬公斤,分別發往了湖北、江西、湖南等地。
7月14-15日,湖北省農業廳組織一批專家技術團隊自帶幹糧,到武穴市田間地頭給受災農民送種子、送技術。湖北省農業廳科教處處長歐陽書文介紹說,現在農業恢復生產,最需要的就是種子和技術,這次按照當地需種清單,委托省職業農民協會送來的不僅僅是一批蔬菜種子,還有專家組的現場技術培訓,以及保底收購銷售的保障。
據湖北省種子管理局統計,截至7月15日,省級已調撥30萬斤儲備種子,分別運到黃石市、黃岡市、武漢市等受災最嚴重縣市。各地對省里已調運到位的救災儲備種子,要迅速組織供應到戶,確保有效利用。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