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的菜葉喂豬,豬糞通過管道進入沼氣池發酵,沼渣做有機肥,沼液葉面噴施,沼氣無償供應農戶使用……位于新野縣施庵鎮的南陽惠萬家農業有限公司(下稱惠萬家)採用農牧結合的方式,建設高標準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生態規模養殖場,走出一條高產、優質、安全、生態的畜牧種植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記者走進惠萬家養豬場,陽光正好,清風拂面,聞不到一絲養豬的臭味。“我們以下屬興業養豬場、供港蔬菜基地為依托,以沼氣工程為載體,致力能源化、資源化綜合利用,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實現農牧結合,循環發展。”惠萬家總經理楊丹說,養商品豬生產的無公害化。蔬菜基地從耕地整理環節就實行深翻精耕、定量播種、合理密植。田間管理全部依靠人工清理雜草和施用生物肥,灌溉用水全部使用深層地下水。
漫步養豬場,一座1600立方米的沼氣池格外醒目,一條條地下管道把經過無害化處理的沼液引向田間地頭。“我們探索的‘豬—沼—菜’生態養殖模式,很好地解決了糞渣、污水難題,周邊環境變好了,也實現了‘變廢為寶’。”楊丹說,養殖場的污染物經糞污固液分離處理後,沼渣加工成有機肥;污水加工成沼液和沼氣,沼液通過地下管網,直接輸送到蔬菜大棚,沼氣則通過管道,供給附近村莊村民使用。“
蔬菜基地種有廣東菜心、芥菜、雪鬥等8個品種,蔬菜所需的主要營養肥料都來自沼氣池。光是引進沼液沼渣的處理設備就投入了200多萬元。”
為保證蔬菜品質,讓消費者放心,惠萬家還在蔬菜生產基地建立了完整的產品質量追溯體係,建設自己的質檢中心。“播種、施肥、噴藥、採收等每個環節都有完整的記錄,可以準確查詢每批蔬菜的來源基地、田塊、農藥使用情況、農殘自檢情況、採收時間和流向。”楊丹指著工人剛採回來的新鮮蔬菜說,蔬菜基地對于農藥的採購、倉儲和使用管理非常嚴格,而且使用前必須向有關部門備案,並嚴格控制化肥的使用,確保供港蔬菜質量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重大,容不得一點馬虎。”楊丹深吸了一口氣,他說,每一批蔬菜採收前2~3天,檢測人員會進行抽樣檢測,合格後方能採收。菜苗進入成熟期後,由專業人員按照“定時間、定成色、定尺度、定重量”的標準,統一採收裝箱,入庫預冷,保證在採收之後48小時之內到達預定市場。“咱這都是綠色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有保證。目前,公司與廣州、珠海、深圳三地的供港農產品經銷商簽訂了合同,產品暢銷港澳臺和新加坡等地。”
規模化養殖,循環化利用,生態化提升……如今,惠萬家標準化農牧結合生態養殖場的崛起,使周邊農村的空氣更好了、環境更優了、田野更美麗了。同時,發展生態畜牧業,使土地得以流轉,村民成為新型工人,收入不斷增加。目前,惠萬家養豬場年出欄生豬達5萬頭、供港蔬菜基地面積2800畝。談及將來,楊丹說,下一步,公司將加大投入,改善養殖、種植條件,繼續推進農牧結合模式,發展生態畜牧業,真正走出一條規模化養殖污染治理的新路子,讓生態畜牧成為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張閃亮名片。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