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青海:小枸杞從烏蘭衝向大市場

2016年07月25日 15:35 來源:烏蘭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希里溝鎮西莊村,特色種植和特色養殖發展風生水起,調整產業種枸杞、發展毛驢養殖、流轉土地種植藜麥……在縣、鎮兩級人大代表馬順財的帶領下,西莊村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7月初,我們順著烏蘭縣希里溝鎮西莊村的柏油路前行,兩側的枸杞修剪得整整齊齊,一塊枸杞種植田內,馬順財和枸杞種植戶正在忙著翻土。看見記者,馬順財走出種植田,向大家介紹起西莊村的發展情況。

  西莊村原本以種植小麥、油菜為主,每畝地一年的收入只有500元左右,很多村民不願意種地,外出打工了。2011年,馬順財當選為烏蘭縣人大代表後提出調整產業結構,利用耕地創造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建議。

  經過大量調研和多次開會商議,2012年初,馬順財在西莊村試種了700畝枸杞。他親力親為,刻苦學習枸杞的移栽、採摘、制幹、銷售……每個環節都有他的身影。當年,西莊村的枸杞因為品質好,賣了個好價錢,村民也在馬順財的帶領下紛紛種起枸杞。

  “現在西莊村枸杞種植面積有4385畝,原本每畝地一年收入只有500元左右,現在入社農戶不僅可以得到每畝650元的分紅,還可以在枸杞種植期間通過澆水、除草、採摘、晾曬等環節中拿到工資,村民的年收入也翻了兩番。”馬順財介紹著產業調整後的變化。

  同時,為了給枸杞種植戶提供種植技術,幫助農戶銷售枸杞,西莊村于2011年成立民惠枸杞種植專業合作社,入股社員有153戶,並注冊了“烏希”商標。如今“烏希”枸杞已連續幾年亮相青洽會,受到客商青睞。

  2015年,西莊村每天生產近2500公斤幹果,有一部分採摘回來的枸杞沒法晾曬,很容易霉爛變質。為此,馬順財四處“化緣”,多方奔走,在烏蘭縣農牧局資金項目扶持和村民自籌資金下,民惠枸杞種植合作社枸杞烘幹廠應勢而建。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枸杞產業已經成為西莊村的主導產業之一。不僅如此,西莊村的“烏希”枸杞還開設了網店和實體銷售店,真正實現集生產、包裝、銷售于一體的經營模式,網絡銷量每個月能達到20萬元。

  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代表,馬順財覺得群眾的事就是他的事,帶領西莊村發展得更好就是他最樸實的情懷。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