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河南:面對今年多種自然災害小麥“新星”展現抗災能力

2016年07月27日 16:30 來源:河南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今年5月份黃淮地區小麥大面積暴發赤霉病、麥收時期又遇強降雨等自然災害,這些嚴重影響了麥區生產,造成部分地區小麥減產、品質降低。但近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河南省2015年重大科技專項支持小麥品種“百農207”展現出的強大抗災能力,受到了從農戶到糧食企業的一致好評。

  “今年麥收趕上連續下大雨,周圍幾個縣地里的麥穗大片大片發了芽。這樣的麥子企業都不收,好一些的收了也被壓價,往年1.2元一斤,今年最低0.8元一斤。”7月24日,延津縣郭柳洼村農民劉新建告訴記者,相比之下,村里種“百農207”的農戶就安然躲過這一劫,“他們地里只有很少一些麥穗發芽,所以企業還是按正常價收的。

  “穗發芽後的麥子,當種子用發芽率低,種子企業不敢收;當面粉用品質差,糧食企業不願收。”焦作市裕田種業總經理朱樂軍說,豫北焦作一帶繁育的十幾個小麥品種,穗發芽程度普遍在10%—20%,而“百農207”僅有3%—4%。反映在價格上,“大部分品種的商品糧價格是每斤1元左右,‘百農207’的收購價最低也要1.8元。”

  “今年亳州市小麥穗發芽情況比較嚴重,有的品種高達40%—50%,但是‘百農207’發芽程度很低。”安徽亳州市種可發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大偉說,今年5月份的赤霉病,使很多品種小麥發病率高達20%—40%,畝產只有500斤—800斤;“百農207”發病率只有10%左右,一般畝產900斤—1000斤,最高畝產超過1200斤。

  “百農207”是由河南科技學院歐行奇教授主持培育的小麥新品種,2013年通過國家審定,2015年被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進行產業化研究與開發。由于在育種過程中採取了“選配優良親本組合,超大規模種植、多性狀均數平衡選擇、異地多態鑒定、倣真模擬研究”等創新方法技術,該品種在推廣應用中表現出強大的多抗廣適高產能力。目前在省內外種植面積合計過千萬畝,已成為黃淮麥區的主導品種之一。

  “從去年秋播到今年夏收,我省小麥先後經歷了苗期花葉病毒病、冬季極端低溫凍害、春季倒春寒、後期赤霉病、穗發芽等諸多災害,‘百農207’一路‘過五關斬六將’,表現良好。這體現了我省新一代小麥品種選育的實力。”省種子管理站周繼澤副站長評價說。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