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江西新余昌坊村:把村莊當企業經營

2016年08月02日 10:22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本報記者 賴永峰 通訊員 平國旺

  

    江西新余昌坊正在建設中的倣古商業街。 本報記者 賴永峰攝

  正值荷花盛開的盛夏時節,記者走進有“寶山薈萃地,山泉聚集地,夏布發祥地”之稱的江西新余昌坊村。

  藍天白雲之下,山環水繞,林木蓊鬱,鳥語花香,淳樸的村民與八方的遊客喜笑顏開,古色古香的祠堂朝廟與粉牆黛瓦的酒店民居錯落有致,好一幅人與自然完美融合的畫卷。

  昌坊村黨總支書記、昌坊度假村董事長昌枚生介紹,昌坊村是一個有700多年歷史的古老山村,面積4平方公里。昌坊人均耕地少,過去,村民以種植業、礦山開採、石灰加工及傳統夏布加工為主,粗放的發展方式威脅到生態環境。

  2006年,昌坊村實行產業轉型,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成立了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把村莊當企業來經營。昌坊村推行土地流轉,全部土地由公司統一租賃經營,每年每畝耕地支付租金800元,吸收村民入股。昌坊村鼓勵村民參與發展鄉村旅遊,並安排村民到公司就業,既盤活了800畝耕地,又安置了富余勞動力,還吸納了周邊群眾就業。僅2015年,昌坊接待遊客突破1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200余萬元,人均純收入21000元。

  昌枚生告訴記者,昌坊村開門見山,環村大小山頭36座,他們堅持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旅遊發展的基礎工作,不遺余力美化生態環境。一是加大生態保護及綠化力度,豐富涵養水源。從2002年起,昌坊《村規民約》就嚴格規定,不準砍伐樹木,嚴管重罰,如今保護生態已成為村民的自覺行為。同時,高薪聘請園林專業戶管護花草樹木,累計投資300余萬元,栽種、保護各種樹木70萬株,綠化面積600余畝,森林覆蓋率達到85%。二是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美化村容村貌。對所有農戶全部統一免費供水,房屋改廁率達到90%以上。早在2006年,這里就實行了垃圾一體化常態處理。此外,關閉了環保不合格的採石場、石灰廠和小石灰窯,投資約300萬元實施植被復綠綜合治理及開發立體林下經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昌坊村出門即水,繞村有大小泉孔32處,昌坊圍繞水資源做好水文章,傾力打造觀光休閒體驗農業。盛夏時節,30畝葵花園與36畝荷花園,花海醉人,前來賞花拍攝的遊客絡繹不絕。30畝有機蔬菜瓜果觀賞採摘區,打造出集綠色觀光農業、生態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4月採摘桑葚,5月採摘楊梅,6月採摘枇杷,7月至10月採摘葡萄,11月採摘蜜橘,讓遊客盡情體驗新農村美好生活。

  傳統文化是鄉村旅遊的靈魂。新余歐里鎮蹲點幹部、鎮旅遊辦主任黃小文介紹,“昌坊充分保留並利用豐富多彩的鄉情民風,深入挖掘鄉村文化的內涵,將傳統文化打造成鄉村旅遊精品。”近年來,昌坊先後建設完善了傳承600余年的夏布坊,以及華嚴寺、昌氏宗祠、榨油坊、剪紙藝術展覽館等一批景點。去年以來,策劃推出了“最美昌坊2015春季傳統農耕體驗”“我陪母親遊昌坊”“2016年春節昌坊燈會”等活動。據了解,10年間,昌坊累計投資8億多元發展鄉村旅遊,建成特色景點30余個,景區硬件、軟件日臻完善。

  “農家樂只是鄉村旅遊的初級階段,現在昌坊‘二次創業’升級發展。”昌枚生手指正在裝修中的倣古村商業街和祥瑞老年公寓說。他告訴記者,倣古村總投資1.6億元,新建43幢倣古閣樓,按江南水鄉古建風格設計、施工,今年底就可營業,屆時昌坊的傳統水酒坊、豆芽坊、豆腐坊等一批傳統手藝將集中亮相與遊客互動。祥瑞老年公寓投資1.5億元,建築總面積為4萬余平方米,含664套公寓,1300張床位,是目前江西省規模最大的老年公寓,也將在今年12月底正式營業。

  如今,昌坊鄉村旅遊提檔升級,風生水起,聲名遠播,集眾多金字招牌于一身: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生態村、全國文明村、全國農業旅遊示范點、中國美麗鄉村、中國鄉村旅遊模范村、全國巾幗就業示范基地……昌坊成了日新月異的新農村。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