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河南襄城精準施策拔窮根

2016年08月05日 09:09 來源:河南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7月22日,雨過天晴,襄城縣姜莊鄉漕廠村北地,二三十名留守婦女正彎著腰分揀香蔥幼苗。在這個香蔥種植基地工作,她們在家門口每月能掙2000多元。“鄉親們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基地負責人李志偉說。

  發展香蔥種植,是扶貧工作隊為漕廠村引進的致富項目,也是襄城縣精準扶貧工作初顯成效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襄城縣把扶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力打響脫貧攻堅戰。

  “精準扶貧,關鍵要摸清貧困戶‘家底兒’,要因人施策,號準脈,用對藥。”襄城縣縣委書記何天立一語中的。

  襄城縣現有32個貧困村、4920戶、16419口貧困人員。為摸清全縣貧困戶的“家底兒”,該縣將貧困人口的貧困狀況、致貧原因、如何幫扶、誰來幫扶等20余項信息,全部匯集到脫貧攻堅工作指揮平臺數據係統,對32個貧困村建檔立卡,派駐幫扶工作隊,每名縣級領導幹部包一個貧困村、聯係一家貧困戶,每名科級幹部分包3個貧困戶,每名副科級後備幹部分包2個貧困戶,其余貧困戶由各單位股級幹部分包。

  底數清、問題清、任務清、對策清、責任清,“一村一策一單位、一戶一法一幹部”,使襄城縣的脫貧攻堅工作真正做到了政策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精準。

  該縣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介紹,襄城縣在脫貧工作中,大力實施產業脫貧,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遊則遊;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集中資金、集中項目用到貧困村;扎實推進教育脫貧,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著力抓好社會保障,對因病、因學、因災、因殘等通過幫扶暫時無法脫貧的,通過社會保障兜好底線、實現脫貧。

  回想起前幾年的日子,紫雲鎮馬澗溝村52歲的蔣小改直搖頭:“那個時候,我和老伴兒兩個人每年只收入幾千塊錢,真是窮怕了。”但現在的蔣小改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扶貧開發工作隊的幫助下,103戶貧困戶和閒散勞動力加入合作社發展林果業,收入穩步提高。

  幫扶工作扎實開展,脫貧措施逐步完善,使襄城縣的貧困村、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該縣已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近4000萬元,開展技術培訓班5期、900余人次,資助貧困大學生503人。在整體推進幫扶的32個貧困村中,道路項目建設已開工12個、鋪設水泥路70余公里,23個飲水安全工程項目已全部開工。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