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錢程 記者 李文博)江蘇省泗洪縣瑤溝鄉種糧大戶劉小東今年種了2000多畝小麥,7月中旬在當地糧庫售糧,庫點開通的“一卡通”讓他的結算一步到位,而信息化操作又極大地提升了入庫的效率。近年來宿遷市開展“智能化糧庫”建設,運用智能收儲係統開展信息化收購,對糧食出入庫的登記、扦樣、化驗、稱重、入倉、結算、打印收購碼單等主要環節實施信息化管理,為糧食的收購及保存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智能化糧庫’是以物聯網、計算機、自動化等技術為支撐,使糧庫達到管理信息化、作業自動化、倉儲智能化水平。”省糧食局調控處處長孫燕介紹說,“智能化糧庫”的建成,一是加快了糧食收購入庫進度,降低了勞動強度,加快工作效率;二是通過物聯網技術自動採集數據,有利于科學管理和嚴格掌控,排除了人為因素幹預,促進了“廉政糧食”建設;三是各級行政主管部門通過管理平臺,可對糧庫實時遠程監控管理和決策指揮;四是軟件係統可以詳細錄入糧庫作業的日常管理數據,細化管理檔案,區分各品種、各批次糧食的來源,為糧食的質量安全追溯提供了基礎。
該市沭陽縣自今年糧食收購“一卡通”上線以來,小麥入庫業務中存在的業務繁重、效率低下、數據傳遞不及時不準確和員工營私舞弊等難題得到較好的解決,實現了糧食收購流程化管理、無紙化辦公。使用“一卡通”收購托市小麥,不僅有效提高了庫點的管理水平和整體工作效率,同時,還具備了糧食收購管理人員監督、追溯功能,從根本上杜絕了“收人情糧”“開人情價”等不良現象,也規范了收購流程,加快了入庫進度。
市糧食局長沈家山介紹,2014年以來,宿遷全市已有51個基層國有糧庫建成可視化信息係統,3個中心庫建成了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數字糧庫”,5個縣(區)建成了糧食綜合管理平臺。在今年夏糧收購過程中,第一批托市庫點已全部採用信息化收購。對糧食出入庫實施信息化管理,基層糧庫對報港單、化驗單、碼單、分倉保管帳等報表和單據錄入時間由平均5分鐘降低為1分鐘,出庫效率提高25%左右,大大縮短了糧食出入庫時間。
今年,宿遷將繼續投資,2245萬元,開展“智能化糧庫”的升級打造,全方位提高糧庫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市、縣(區)糧庫生產作業的遠程監管和糧食流通數據的實時動態傳輸。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