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傑)8月5日晚上,記者從河北省農業廳、農工辦召開的“7·19”特大洪水災害災後農業生產恢復與重建工作視頻會議上獲悉,全省將從盡快改種、加強田間管理、恢復農業設施、技術指導服務、動物疫病防控、保險理賠、農田整修等7個方面,推動農業生產恢復和重建。
這次特大洪澇災害,是河北近幾十年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農業直接損失達63.4億元。其中,種植業受災面積1539.1萬畝,成災面積604.8萬畝,絕收面積149.3萬畝。
農時不等人。對具備改種條件、農民有改種意願的絕收農田,省里按照每畝120元的標準,對重災區絕收農田改種所需的種子、化肥和農機作業實行物化補助,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採取“先建後補”的辦法,抓緊組織排水、清淤騰茬、進行改種,力爭8月10日前基本完成改種任務。
對受災較輕的玉米、蔬菜、花生等田塊,省里提出,要抓緊組織排出積水、扶正倒伏、清除淤泥、中耕松土、補施肥料,促進受災作物恢復生長。抓緊恢復重建毀壞農業設施,抓緊組織受損蔬菜棚室排水清淤,修復加固牆體和骨架,力爭8月30日前完成水浸棚室排水清淤,力爭搶種一茬秋播蔬菜。對受損較輕的畜牧、水產養殖設施,要在做好清淤和消毒的基礎上,整修加固牆體和圍堰,盡快恢復養殖條件,及時補欄、補苗。切實加強技術指導服務,特別是受災農民以前大多種植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對蔬菜、雜糧等改種作物沒有種植習慣和生產經驗,農業部門要發揮人員和技術優勢,做好技術指導服務,真正做到受災農民既要種上,更要種好、管好,爭取一個好收成。
繼續做好動物疫病防控,進一步做好受災養殖場區、畜禽圈舍、運輸車輛、養殖設備的消毒滅源工作,凈化養殖環境,切實做到全面徹底、不留死角。要加強動物疫情監測,有針對性地開展免疫工作,確保免疫密度,提高免疫效果,努力防止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協助做好災後保險理賠,加強與保險機構協調配合,抓緊核災定損,努力簡化程序,開辟快速理賠“綠色通道”。抓緊做好毀壞農田整修,珍惜每一分土地,對毀壞的農田抓緊進行壘壩築埂、填埋沙土、客土回填,恢復耕種條件。
“落實責任,全面打贏災後恢復生產這場硬仗。”河北省農業廳廳長、農工辦主任魏百剛指出,目前農業抗災救災工作已經全面轉入恢復生產階段。各級農業幹部要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把恢復生產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緊密結合,把抗災救災成效作為檢驗“兩學一做”效果的標桿,把恢復農業生產作為轉變工作作風的舞臺,同心協力、攻堅克難,為實現全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