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甘肅隴南:油橄欖里“榨”出富民產業

2016年08月10日 16:33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說起油橄欖,人們首先會想到地中海沿岸地區。實際上,甘肅省隴南市已被國際油橄欖理事會認定為油橄欖一級適生區,其油橄欖基地面積、鮮果產量、初榨油產量和經濟效益目前都居全國第一,並已進入世界油橄欖分布圖。近年來,隴南市通過大力發展油橄欖產業,有效推動了精準扶貧

  “我們這里是半山幹旱地區,以前種小麥沒啥收成,是全鎮最窮的村子。”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漢王鎮朱能村村民朱汪汪告訴記者,現在,他家地里的10來畝花椒和3畝油橄欖已成為他脫貧的保障。“今年收入四五萬元沒問題。”

  8月1日,中國油橄欖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在朱能山下的甘肅隴南市武都區成立,這個旨在“引領產業發展、推動技術創新、整合共享資源、推動精準扶貧”的聯盟,將組織種植戶按照標準化生產,建立起我國產、學、研、種、加、銷相結合的現代油橄欖產業體係,通過油橄欖這個富民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推動精準扶貧。

  政府推動,適生區里建基地

  說起油橄欖,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地中海沿岸地區。這也是讓隴南市祥宇油橄欖開發公司總經理李建科頗為苦惱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國內也有油橄欖產地。實際上隴南已被國際油橄欖理事會認定為油橄欖一級適生區,基地面積、鮮果產量、初榨油產量和經濟效益都是全國第一。”

  1964年,周恩來總理訪問阿爾巴尼亞時,阿政府贈送了一萬多株油橄欖樹苗,作為“中阿友誼樹”正式引入我國,在長江流域8個省區12個引種點試種。1975年,隴南市開始引種油橄欖,在全國12個引種點未成氣候的情況下,隴南通過引種試驗、示范推廣、產業化發展、創新驅動四個階段的努力,油橄欖產業一枝獨秀,在世界油橄欖分布圖上有了甘肅隴南的名字。

  目前,隴南市油橄欖種植面積累計達54.66萬畝,約佔全國的60%,橄欖油產量佔全國的93%,鮮果產量佔全國91%,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初榨橄欖油生產基地。

  武都區漢王鎮的農民桑代林至今記得村里剛開始種植油橄欖時的情景:“2002年,政府把橄欖苗送到地頭都沒人種,後來在退耕還林的地里試種了500畝。”三年後,群眾看到橄欖果收入比小麥好,開始自發種植。“如今,家家戶戶都種油橄欖,小麥一畝地最好時也就是幾百元的收入,油橄欖盛果期平均每畝能有3000元的純收入。”

  近年來,為推動油橄欖富民產業發展,隴南市設立了1000萬元的產業發展基金,專門支持油橄欖產業發展,並籌措1000萬元資金支持建設油橄欖工程育苗中心。作為面積最大的適生區,武都區專門出臺獎勵辦法,整合發改、扶貧、林業等各類涉農資金,同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資金,採取以獎代補、貼息等形式,鼓勵能人大戶和企業承包、租賃集體荒山、荒坡、荒灘,鼓勵農民流轉土地、集中經營,大力發展油橄欖。

  同時,隴南把適生區符合條件的油橄欖基地建設全部納入退耕還林范圍,群眾採取土地流轉、入股等形式發展油橄欖產業,全市共建成500畝以上示范點256個,近三年全市新發展油橄欖22.9萬畝。

  2015年,隴南產油橄欖鮮果2.59萬噸,初榨油3885噸,綜合產值達11.85億元。同時,隴南市收集引進油橄欖品種114個,建成亞洲油橄欖品種最多的種質資源基因庫,並建成甘肅省油橄欖良種繁育基地,年繁育良種苗木1200多萬株,出圃500多萬株,不但滿足了市內需求,還供應全國各地。

  農企聯動,產業鏈上促增收

  盡管離橄欖果成熟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武都區外納鎮稻畦村的黨雪林已經對收獲充滿了期待。

  “一到9月底,祥宇公司的車就開到了地頭,果子摘下樹後,8個小時內榨出的油是最好的橄欖油。”種了幾年油橄欖,曾經的貧困戶黨雪林說起橄欖油來頭頭是道:“我們村里大部分人都是祥宇公司的會員,從種到收,全程都有人跟蹤提供服務。”

  富民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在武都區,祥宇油橄欖公司自成立後,就開始採用“公司+基地+協會+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引導白龍江沿岸14個鄉鎮6家合作社167個行政村農民種植,共涉及24520戶油橄欖種植戶,帶動區域18.6萬畝油橄欖種植基地建設。同時,精心改造原有低產園區,從根本上解決農戶栽植規模不大、管護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不高的問題。

  訂單種植模式將農戶與龍頭企業結成了利益共同體。李建科告訴記者,祥宇油橄欖公司成立了油橄欖專業合作社,將武都區種植戶納入會員制管理,免費為油橄欖種植戶提供種苗,跟蹤開展種植技術推廣、指導等服務,同時簽訂原料收購協議,每公斤高于市場價1元進行保底收購,幫助種植戶從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中增加收入。幾年來,祥宇公司已累計支付油橄欖收購款達6億多元。

  目前,隴南已有油橄欖加工企業14家,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初榨油生產線17條,形成了每個榨季處理油橄欖鮮果近3萬噸的生產能力。記者了解到,隴南油橄欖適生區涉及武都、文縣、宕昌、康縣四個縣區42個鄉鎮、40萬人口,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600戶、貧困人口3.44萬人。據統計,近三年來,隴南通過油橄欖產業助推,適生區貧困人口減少到2015年的4398戶、18910人,貧困發生率由10.4%下降到5.7%;油橄欖適生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4013元,同比增長17%,產業貢獻值平均達到2200元。

  創新驅動,樹立品牌搶市場

  “隴南油橄欖試驗示范取得的成功,挽救了中國的油橄欖產業。”中國林科院油橄欖專家鄧明全說,“中國油橄欖發展應當看隴南。”

  一個產業的發展何以引起業內專家如此高度的關注?據統計,近年我國每年進口橄欖油在4.5萬噸左右,目前以隴南為主的自產橄欖油僅佔市場份額的8.6%。因此,油橄欖作為新興的富民產業,不僅扶貧效果明顯,市場潛力也值得期待。

  依托國內領先的基礎優勢,隴南與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組建專家創新團隊和課題組,聯合開展科研攻關,連續兩年開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活動,2014年油橄欖鮮果產量1.55萬噸,2015年達到2.59萬噸,增幅達到67%。

  隨著種植、加工規模的不斷擴大,隴南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油橄欖研究所,組建了3個油橄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出了食用橄欖油、橄欖油係列化妝品等10大類80多種產品。同時注冊了“祥宇”“田園品味”等相關商標43件,無公害產地認證14項,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全國唯一的“國家油橄欖示范基地”,隴南橄欖油被國家質檢總局評審認定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作為國家橄欖油標準制定的唯一企業,在隴南市祥宇油橄欖開發公司產品展廳內,有一組市場上較為常見的幾種橄欖油產品的成分檢測分析。“我們曾在歐洲油橄欖產地做過調研,當地特級初榨橄欖油每斤售價折合人民幣250多元,而進口到國內後價格卻不到國外產地一半。”祥宇公司總經理李建科說,目前不少所謂的進口特級初榨橄欖油實際上是調和油,這一方面為國產橄欖油提供了廣闊的競爭空間,另一方面也實際損害著消費者利益,“因此,我們建議國家應建立‘橄欖油質量檢驗監測中心’,對國內市場橄欖油及其制品進行質量管控”。

  中國油橄欖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梅方權表示,未來幾年,將推動隴南建設油橄欖良種繁育園、科技展示園和橄欖油精深加工工業園等“三個園區”,建設國家油橄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油橄欖種質資源中心、油橄欖技術服務培訓中心和全國油橄欖產品集散中心等“四個中心”。

  根據規劃,到2020年,隴南市油橄欖基地總規模將達到100萬畝,穩產後油橄欖鮮果年產量達到33萬噸,年產油5萬噸,產值達到120億元,隴南將建成中國自產橄欖油生產基地。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