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寧夏石嘴山:產業先行帶富移民村

2016年08月16日 08:59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真沒想到這個公司進村以後我們家的日子能有這麼大變化!”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陶樂鎮廟廟湖移民村村民馬琴告訴記者,她家中8畝沙荒地流轉給華泰農業公司,每年有1600元的收益,加上在公司蔬菜基地打工,每年家里能有1.5萬元的收入。

  作為西部經濟欠發達省區,寧夏貧困人口眾多。多年來,自治區連續實施生態移民工程,即將西海固地區移民搬遷到川北地區,“經過多輪建檔立卡‘回頭看’和層層摸底,我市農村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平羅縣紅瑞、紅翔和廟廟湖3個移民村,佔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0%以上,人數近萬人。”石嘴山市副市長蔣文齡說。

  如何真正實現移民脫貧致富?只有產業先行。為此,今年以來,石嘴山市以產業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在重點移民區建設發展以瓜菜、草畜、林果、生態旅遊為主的脫貧產業帶,爭取確保2017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貧困地區要發展,政府推動不可少。自去年起,石嘴山市將24個產業項目分解到27個市直部門,將3463人的就業創業幫扶任務分解到56個市、縣部門,將 2995人的教育幫扶任務分解到37個市、縣部門。同時,捆綁一係列扶貧資金,全力實施基礎設施、金融設施、教育扶貧、社會幫扶、素質提升五大助力行動,推行“多對一”精準脫貧模式。

  在紅崖子鄉紅瑞村村頭的2座廠房內,記者看到,近百名婦女正在制作手套。“在這里,熟練工每天有70元收入。”寧夏紅瑞生態移民勞務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力說:“這個去年投資500萬元建成的手套廠可一次性提供150多個工作崗位。待二期工程建成後,將再安排350名移民村婦女實現家門口打工。”

  盛夏時節,翠綠的田野上人頭攢動。“今年我公司這塊6500畝瓜菜基地聘用廟廟湖村近300名移民打工,一年下來勞務費支出將達到300多萬元。”寧夏華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偉光告訴記者。

  “目前在廟廟湖生態旅遊區內,就近打工的移民有200余人。”平羅天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學男說,等草畜一體化項目建成,旅遊景區擴容後,移民打工人數還會翻番。

  截至目前,近兩年石嘴山市累計投入2.7億元的16個脫貧產業項目已全部啟動。“抓脫貧,既要上項目,更要見規模,只要一條恆心窮追不舍抓到底,不愁移民富不了!”蔣文齡說。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