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修武縣北部深山區雲臺山之巔,有一山泉,泉口大小如鬥,一次只能取水一桶,但隨取隨涌,取之不盡,所以取名為“一鬥水”。被“一鬥水”滋養的人家百年來居住的村落被叫做“一鬥水村”。作為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典型,一鬥水村上榜“2014年度河南十佳美麗鄉村”。
從一鬥水村出發,一路向南,是雲臺山景區的另一個不足百戶的小村——平頂爻村。
多年來,一鬥水村和平頂爻村倆村的村民依靠季節性連翹採摘、蔬菜種植勉強過活,年輕人則外出打工謀生,看著雲臺山百萬遊客村前過卻不知如何借勢致富,省級貧困村的帽子戴了多年。2013年,倆村分別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目錄”,當地人抓住這個契機,圍繞旅遊做文章,走出了一條深山區農村發展、農民富裕的特色之路。
同是村中辦起家庭賓館的第一人,一鬥水村的李晚富比平頂爻村的田得成早幹了5年。
“在自家古宅里,擺放上十幾張床鋪,客棧就算開張了!”回憶起當初的情景,李晚富仍記憶猶新。
原生態的田園生活引來遊人如織。上山採藥挖野菜,下田農耕種谷物,住石頭房,吃農家飯,走一趟田園之旅、心靈之旅,讓心情得到愉悅。
不打廣告,不做營銷,李晚富靠山里人憨厚、本分、守信的經營贏得了一批批驢友們的信賴。通過口耳相傳,2013年,李晚富的“李家大院”已經名揚省內外,成為太行山旅遊網絡攻略中的推薦站點。
而此時的田得成和妻子剛剛返鄉創業,把農家樂也操辦得有聲有色。
和一鬥水村相比,後起之秀的平頂爻村脫貧玩起了“文藝范兒”,主動邀請河南省內外攝影家走進山村採風,通過一張張作品宣傳秀美山村;借智借力脫貧,“i20青年發展基金”把該村作為基地,聯係社會各界支持返鄉青年創業。
隨著外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遊客也越來越多,老田的生意越做越好。他又租了5間房,日可接待50多名遊客。
李晚富、田得成的標桿效應引領村里勁吹民宿旅遊發展風。2014年,一鬥水村已發展家庭旅館20家,客房300多間,年可接待遊客近8萬人,村里還建起“村村樂”網站,變線下口碑營銷為線上網絡推廣。平頂爻村也有20余人先後返鄉創業,全村家庭賓館、飯店已達13家。
兩個小山村脫貧路上不忘環境保護和家園守護。一鬥水村發展民宿旅遊卻不建洗澡間,雖然服務標準和接待檔次低了,但大大減少了生活污水的產生;在修繕房屋時,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使其建築風格和周圍的古石頭房相得益彰,讓古香古色的“中原第一石頭村”歷久彌香。
村里69歲的田金標老人說,平頂爻村果樹品種很多,梨樹、桃樹、杏樹、山茶樹、核桃樹漫山遍野隨處可見,其中最多的是梨樹。老人說,以前平頂爻村的香梨便遠近聞名,村里有一棵大梨樹,樹幹要3人才能環抱過來,一年能結幾千斤香梨。
為了保護平頂爻村的原生態環境,村民們精心給5000多棵果樹修剪、嫁接,還悉心照料百年梨樹。如今,每到春季,遠遠望去,一片片開滿花的果樹就像一片片美麗的雲霞。
環境好了,來這里繁衍的鳥類增加至20多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瀕危鳥類紅皮書》目錄的黑鸛也成了“常客”。平頂爻村人就盤算著舉辦梨花節,建立野生鳥類攝影基地,搶灘攝影市場,吸引更多高端遊客,做大旅遊蛋糕。
“一到周末和節假日,村里就停滿了大巴車和小轎車,一天能來好幾十輛車呢!這里山美水也美,空氣這麼好,城里人都喜歡來。很多人來了又來,一年能來好幾次。”田金標老人說,他希望在外面打工的兒女能回來,“在自己家門口掙錢,多好!”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