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種的早秈稻目前看來長得還不錯,田管若抓好,估計每畝地能收到500斤左右。”安徽省桐城市青草鎮新民村種糧大戶彭胡應站在才露頭的水稻田里介紹說。彭胡應總共流轉了1500畝土地,今年洪災期間因上遊破堤,承包的田地被淹了近1000畝,其中450畝左右絕收。受災後,當地農委給他送來2000多斤種子,並派專家和工人幫助他盡快完成復種工作。
7月初以來,安徽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的專家們一直奔走在田間地頭,給農民進行技術指導。“對于退水早的田塊實行翻耕催芽直播,對于退水稍遲的田塊採取免耕直播。同時,對受災田塊增施速效營養肥料,促進苗情轉化升級,盡量減少損失。”研究員吳文革介紹說,前期他們發動農戶要抓緊搶種,不能錯失農作物安全補種期。針對已進入苗期的補種稻田還將發布技術要求。
安徽省農科院13個試驗站組織栽培、植保、經作、土肥等方面專家,奔赴災區一線,點對點、手把手現場指導服務。編寫和發送了《水稻災後管理及補救技術方案》,並通過讀本、網絡、手機短信、明白紙等方式發放到受災地區的農業部門,為災區農民科技救災提供參考。
據統計,目前安徽省已完成補改種面積33.8萬畝,清淤扶棵面積133.4萬畝,災後病蟲害防治面積343.6萬畝;修復畜禽圈舍面積11.7萬平方米,補欄畜禽4.8萬只(頭);修復漁塘面積5.4萬畝,補放魚苗2144.7萬尾。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