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吉林舒蘭農業:思路一變天地寬

2016年08月17日 15:44 來源:江城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打開思路,才有新的出路;放寬視野,才能擁有新的田野。“我們必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優現代農業‘三大體係’,努力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談到舒蘭現代農業生態市建設,市委書記李富民給出答案。

  農業是舒蘭的長處:地處北緯43度至44度,是水稻黃金種植帶、國家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和產糧大縣,是國家認定的綠色水稻生產基地……

  農業也是舒蘭的短板:長期賣原糧,比較效益差;粗放式發展,科技裝備水平低;農業產業化水平落後,增產不增收;經營規模優勢小,品牌培育不足;糧食大縣也是財政窮縣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基于對這一市情的再認識,舒蘭市委和市政府提出打造現代農業生態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並確定突出“農業做優、工業做特、服務業做足、城鄉做美、民生做實、黨建做嚴”六大任務,而“農業做優”就成為基礎中的基礎。

  如何“農業做優”,夯實現代農業生態市建設基礎?市長李鵬飛告訴記者:“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以創建國家級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為抓手,著眼現代農業‘三大體係’建設,發揮優勢,補齊短板,推動傳統農業向品牌農業、優質農業、高效農業、精準農業方向發展。”

  創建國家級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就要立足于現代農業這個核心,將生產、生活、生態和農業現代化統籌考慮,將一切資源調動起來,為現代農業建設服務。這與打造現代農業生態市緊密契合,因而成為舒蘭市委和市政府全力推進的中心任務之一。

  走進平安鎮永豐米業的產品展室,記者看到各種包裝、各個品級的大米如列隊待閱的士兵整齊排列,無一不印有“舒蘭大米”的標識。企業負責人曹洪峰告訴記者:“大米博物館、大米體驗館等項目已開工興建。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平安糧食加工園區的一部分,而園區則將成為東北最大的水稻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

  作為舒蘭現代農業“三大體係”建設中最精彩的篇章,“舒蘭大米”品牌戰略的實施,正在把一幅農業產業化的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

  翻開舒蘭的歷史,自清嘉慶年間開始,舒蘭大米一直為朝廷貢米,迄今已逾300年。這里有人稱“六好”的種植條件,即空氣好、土壤好、水源好、氣候好、耕種好和口感營養好。地處半山區向平原區過渡帶上的舒蘭,具備了種植優質稻米的最佳條件。

  為擦亮“舒蘭大米”這張金字招牌,舒蘭成立了由市長為組長的“舒蘭大米”品牌建設和健康米工程領導小組,把“舒蘭大米”最終目標定位在做強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百姓致富、打造一張地域名片、促進一座城市快速發展的高度上。

  在“農業做優”上,舒蘭正在建設現代農業生產體係和經營體係,強化科技支撐,全面推廣航化作業、智能水稻催芽車間、保護性耕作等25項農業新技術,創建糧油高產示范區17個,新增農機總動力3萬千瓦以上。同時,舒蘭加快建設5000公頃高標準農田,在平安鎮完成2000公頃標準化基地建設,建設“舒蘭大米”標準化種植基地;加快農田水利建設,為進一步擴大水稻生產打好基礎。此外,舒蘭大力發展規模適度經營,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16年,舒蘭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000公頃以上,新增農業專業合作社40家、家庭農場50家。目前,舒蘭土地流轉面積達26179公頃,家庭農場382家、專業合作社602家。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