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北京密雲李子:黃玉紅霞滿枝頭

2016年08月22日 08:5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走進北京市密雲區東邵渠鎮萬畝李子園,挂滿枝頭的李子黃如玉,紅似霞,空氣中彌散著醉人的果香。昔日專供皇帝享用的宮廷貢果,如今成為普通百姓舌尖兒上的美味。

  東邵渠鎮是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土壤肥沃,屬石灰岩土質。獨特的氣候及土壤條件,非常適宜李子生長。據《北京果樹志》記載,東邵渠鎮石峨村距今400多年前就開始栽種李子,這里結出的禦皇李子果實香醇而不濃烈,甘甜而汁不外溢。如放在室中,清香滿室,果去多日後,香味不絕。

  成熟的禦皇李子溫潤如玉,晶瑩剔透,一眼望去猶如黃色的玉石綴滿枝頭,所以稱其“玉黃李子”。後由清康熙帝賜名禦皇李。東邵渠鎮也因此得名“禦皇李子之鄉”。

  早在2000年,東邵渠鎮就注冊了“石峨”牌商標,並設計制作了滿足不同需求的精美包裝。“我們不怕有人假冒我們的商標,真正的‘石峨禦皇李子’果肉和果核是分開的,用手能搖出響來,掰開是三大件——兩塊果肉和一個果核,這樣的李子誰也無法倣冒。”石峨村村支書王明來幾句話就道出了禦皇李子的絕妙之處。

  不過,雖然禦皇李子早就以貢品而聞名,但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東邵渠的李子仍然處于散生狀態,全鎮種植面積不到500畝。為了增加農民收入、發展鄉村經濟,東邵渠鎮近年來實施“萬畝李子基地工程”,建立了7所成人示范學校,聘請有關專家、教授為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幾年來,東邵渠鎮已接受技術培訓的農民超4000人次,大大提高了種植管理水平。

  為了滿足綠色消費的要求,東邵渠鎮鼓勵農民施用農家肥,禁止施用化肥;多使用生物防治,嚴格控制化學農藥的使用量。目前石峨村的千畝李子園已經獲得了有機認證,保證人們吃上放心的李子。

  如今,東邵渠鎮李子種植面積已近萬畝,由單一“禦皇李子”發展到早中晚熟7個品種、紅色黃色兩大係列,預計年產量650萬公斤,已成為京郊第一大優質李子基地。每年,東邵渠鎮都會舉辦禦皇李子節,時間從7月下旬一直持續至10月中旬。

  村鎮之間,黃玉紅霞挂滿枝頭;鄉壟之上,沁心滿腹香滿果園。目前,東邵渠鎮邊角碎料的山地都種植了李子。尤其在禦皇李子的發祥地石峨村,1100戶農民已有90%以上種植李子,其中李子收入萬元以上的就有800戶。“我們家連山場算上有20畝地,以前種的是玉米棒子,一年下來,累死累活的也就能賣個1萬塊錢左右。後來村里發展李子種植,我們抱著試試的心態,把20畝地全都栽上了李子樹。現在我們家賣李子一年能收入8萬塊左右呢,是以前種棒子收入的8倍!”村里的種植大戶徐永軍樂呵呵地說。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