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廣西:加大規模種植扶持

2016年08月22日 09:05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廣西冬季平均氣溫為13.3~20℃,毗鄰粵港澳及東南亞市場,常年有1000萬畝冬閒田,冬種馬鈴薯條件得天獨厚。

  2015~2016年度,廣西共種植馬鈴薯100萬畝,產量130萬噸,折糧60萬噸,助農增收30億元。目前,廣西已成為全國最大冬種馬鈴薯生產基地,是全國馬鈴薯主食開發產業三大地區之一。

  以貴港市為例,2015年全市種植馬鈴薯面積是18.2萬畝,總產量4.2萬噸,全市旱坡地種植馬鈴薯面積100畝以上的大戶達17個。貴港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獲得上級“糧食產業扶持資金項目”(馬鈴薯)共13個,扶持面積7480畝,扶持資金875萬元。

  貴港市港南區三興農機專業合作社位于港南區湛江鎮湛江村,近幾年,通過享受種馬鈴薯的政策及技術,產量越來越大。“現在種土豆的技術和政策都不錯,靠土豆也能有個好收入。”合作社理事長徐志勇說。

  廣西在發展馬鈴薯產業中注重規模經營主體的發展以及帶動示范作用。據介紹,2015年自治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3450萬元支持馬鈴薯種植業。扶持49個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公司(企業),在貴港、南寧等10個市23個縣(市、區)建設秋冬種馬鈴薯高產示范樣板。近3年累計投入1.1億多元專項資金,建立了150個以上高標準千畝連片示范點。

  目前,廣西形成的一整套冬季馬鈴薯免耕栽培技術體係,平均畝產超過全國水平近一倍。農業部三度在廣西召開現場會,推廣廣西經驗。國際資深馬鈴薯專家孫慧生曾多次來廣西考察,他曾說:“廣西冬種免耕馬鈴薯種植是一場農耕革命,創新世界模式。”

  廣西出臺了國際上第一個“馬鈴薯稻草覆蓋免耕栽培技術規程”地方標準;自主創新集成了黑色地膜覆蓋栽培,幼齡果園、新植蔗間套種技術以及水肥一體化等先進實用技術;選育了廣西首個馬鈴薯新品種——桂農薯1號,填補了廣西無本地馬鈴薯品種的空白;實施“非糧變糧、粗糧細做”項目,在馬鈴薯主產區建立加工生產線,大量加工“馬鈴薯米粉”等。

  “十三五”期間,廣西計劃冬種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50萬畝以上,總產量達225萬噸以上。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