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五谷之首,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作為主食,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主要分布于東北地區、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而在不是水稻主產區的山東省,卻有一個水稻生產縣——郯城縣,全縣水稻種植面積40余萬畝,年產量達2.5億公斤,擁有水稻品種“陽光200”、“陽光600”和“陽光800”。
對于“陽光”係列水稻良種,水稻種植大戶朱順強最有發言權。他在當地農商行的扶持下,承包了300畝地從事有機水稻種植。“我每年都種植陽光水稻300多畝,超高產、多抗,更重要的是縣種子公司不但提供良種,還包技術服務,這不,昨天技術員還來到我的家庭農場里,指導我搞好病蟲害防治……”在郯城縣,像朱順強一樣使用陽光良種的大戶,有700多位都享受到了縣農技專家上門進行精準指導的“套餐”優惠。
該縣開始大面積推廣水稻種植時,由于引進的水稻品種與當地氣候、土壤等條件不適應,病蟲害多發,產量低,質量次,老百姓的種植積極性不高。縣里加大自主研發新品種的力度,歷盡曲折,先後培育出了“陽光”係列水稻品種,被農業部授予植物新品種權,並通過國家審定,填補了山東省水稻品種保護領域和國家審定空白,被推廣到魯蘇皖豫的100多個縣市。
在大力推廣良種的同時,該縣注重發揮良種示范大戶的典型帶動作用,加大對家庭農場、糧食種植大戶,種植合作社的培育力度。對種糧大戶實行“良種送到家,技術指導到地”的套餐服務,技術人員跟蹤指導服務。郯城縣農業局還與郯城農商行聯手專門推出“良種信貸”產品,加大對“良種示范戶”的信貸資金扶持力度,實行簡化信貸流程和手續,提升信貸資金額度。“如今,種地越來越省事,良種送上門,技術有專人指導,缺資金農商行送,種地種少了實在不過癮,今年我打算再承包200畝地!”嘗到甜頭的朱順強,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目前,郯城縣自主培育的“陽光200”、“陽光600”和“陽光800”三個水稻新品種,累計推廣種植面積606.8萬畝,總經濟效益達6.9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36億元。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