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浙江慶元好生態滋養珍稀野生菌 密林深處尋“菌王”

2016年08月24日 10:40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7月底8月初,平日在慶元縣城打工的村民們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嶺頭鄉包果村,一個海拔800米的小山村。這兩個月,這些村民有另外一個特殊的身份──採菇人。

  村民們早出晚歸,踏遍嶺頭的深山密林,只為尋找一味大自然的饋贈──牛肝菌。這種位列“四大菌王”的野生菌,色澤金黃,清香怡人,極具營養價值,但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整個華東地區絕大部分牛肝菌都分布于慶元境內,稀罕程度絲毫不比松茸菌遜色。

  牛肝菌至今未能人工培育,且常常隱匿于小松木下的草甸間,這給採摘帶來極大的挑戰。

  記者有幸體驗了一回尋訪牛肝菌的過程,艱難程度遠超預期。山間能勉強稱得上路的,是一個個採菇人留下的腳印坑子,每一步攀爬都顯得異常吃力。

  “大夥兒堅持一下,前面就能看見了。”57歲的村民吳小湖是一個老把頭,拿著開山刀在最前方開路。把頭的作用顯而易見,就像是人工導航,知道腳下這片土地每一個菌巢的位置。

  “這兒有3朵,你們快上來!”只聽他的聲音從高處傳來。一棵松木下的草甸里,躲著3朵傘蓋偏紅、莖幹金黃的小蘑菇。陽光從松林的縫隙中灑落下來,打在一朵牛肝菌上,煞是好看!

  “村民們每年7月後就陸續從城里回來,專門衝著牛肝菌來。”嶺頭鄉黨委書記方軍說,“早上5時不到就上山,天黑了才舍得下山,一天休息不到5個小時。”

  慶元縣內的牛肝菌從每年的7月後開始生長,長勢和產量都取決于當季的氣候和生態環境,30天不到便又會銷聲匿跡一陣子,臨近10月又冒一波。一年兩次,珍貴異常。

  這種野生菌類喜陽光,卻不能曝光過度;愛陰涼,濕度卻不能太高;多生長于直徑10cm左右的松木之下,待到樹長大了便不再生長。每戶村民在這片山頭似乎都有一塊自己的私人領地,只有自己知道哪棵松木下藏有牛肝菌。

  長期高溫後終于迎來一場暴雨,村民們興奮地背著竹簍上山去,開始一整天的守候。牛肝菌生長期短,一夜之間便可破土而出;生命周期也短,若不及時採摘便會蟲蛀腐爛。

  包果村村委會主任吳興進說:“幾乎家家都採,有幾家勤快點的一個夏天能賺兩萬元哩!”

  記者頂著烈日採了3小時,渾身濕透,收獲僅僅是半個籮筐,開始理解食材之所以珍貴,除本身價值外,更因為來之不易。

  村民吳林英剛下山回來,摘下草帽,把筐里的牛肝菌倒在地上開始按照品質分類。今年由于產量比去年少,從村民手里的收購價就達到每公斤200元,幾個月後的牛肝菌幹每公斤可達1200元以上。

  談話間,一輛皮卡車駛入村里。“他們是來收牛肝菌的。”吳興進說:“每天都會有幾輛車來,多是餐飲店的。”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