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政府批復糧食、棉花、油料(花生)三個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6-2020年)及《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提升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山東省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000億斤以上,力爭實現棉花種植面積穩定在700萬畝,全省花生總產378萬噸,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調結構:調減籽粒玉米增加大豆飼料面積
“這兩年小麥跟玉米一種,就能算出要賠多少錢。”淄博民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衛剛坦言,“現在一畝地300塊錢就賠出去了。”
作為全國糧食主產省和重要的商品糧供應基地,山東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全國第3位,但2015年每畝糧食(小麥、玉米各一季)生產總成本為2022.7元,每畝純收益41.01元,種糧效益仍較低。此外,人多地少、糧油爭地、人畜爭糧、種養發展不協調的問題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
為此,山東提出由注重小麥、玉米兩大糧食作物生產向適當調減籽粒玉米面積,增加大豆、雜糧、飼料面積轉變,更加突出口糧生產,加強農牧結合。
花生作物不僅具有固氮、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提高土地可持續生產能力等優點,還能與糧食作物間作、套種和輪作,使種植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方案》提出,將通過實施種植制度改革調轉、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示范、優質專用品種研發等三大工程,穩定增加花生作物面積,提高單產水平。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