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里不想打藥,可鋤草、捉蟲都是難事兒。8月24日,記者在通州區永樂店鎮半截河村的梨享莊園看到,這個果園請來了一群大白鵝,專門對付林下的野草和害蟲。
梨享莊園是由一群年輕的新農人管理的果園,佔地1200畝,全部種了梨樹。走進果園就會發現,這里的梨樹種得比傳統果園密實很多,果樹間距不足1米。園區負責人趙鑫介紹說,這里是按照高效現代果園模式建設的,梨樹採用矮化密植技術,每畝種植了300多棵,而普通果園每畝也就種個四五十棵。這樣的栽培模式,每畝年產量可達7500公斤,是傳統果園的兩三倍。
可是,矮化密植的果園,林下空間更狹小,人工鋤草、捉蟲的難度也隨之提高。而這群年輕人,很多都剛晉升為奶爸奶媽,十分重視果品品質安全,去年,園區已獲得歐盟有機認證。他們共同的理念就是種植有機高品質梨,讓孩子們吃得安全、放心。誰也不想用高毒化學藥劑來消滅蟲和草。
他們了解到,在林下養鵝能起到生物防治效果,于是今年5月,果園里新添了200只鵝,每天在林下“巡邏站崗”,看到害蟲和野草都會盡職盡責、消滅幹凈。比如之前最讓人頭疼的狗尾巴草,一根的草籽就有幾百粒兒,擴繁得特別快。今年有了大白鵝,把草籽吃光了,果園里基本看不到這種野草了。最近,他們又新“聘請”了100多只雞,協助鵝完成鋤草、捉蟲的任務。
趙鑫說,這些鵝像是天生的“除草機”,不挑食,什麼野草都吃。他們還培養和調教出了帶頭的“鵝司令”,每天起早貪黑,在果樹下執勤。以往,每年光鋤草就要雇10多名臨時工,既費錢又費力。現在有了它們幫忙,工人們都“解放”了,再也不用大熱天兒貓腰鑽進果園里作業了。
市園林綠化局產業發展處高級工程師李松濤介紹說,如今“果園養鵝”的立體種養模式,越來越受到果農的青睞。“請鵝吃草”取代請人除草,不但花錢少了,果園里的雜草沒了,而且鵝糞含有果樹生長所需要的氮、磷、鉀等元素,能提高果園中土壤的肥力,減少肥料投資,地肥了、樹也壯了。此外,幾個月後,飼養的鵝出欄了,又多了一筆新收入,真可謂一舉多得。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