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養了30只羊、30只雞、100羽鴿子,一年下來能賺3萬多元,過上小康生活已經不成問題。”8月20日,說起依托院落搞家庭養殖的事,曾經的貧困戶——和田市古江巴格鄉特根拉村村民阿不都扎克·買提肉孜眉開眼笑。
走進阿不都扎克·買提肉孜的院子,羊群咩咩、牛群哞哞的聲音此起彼伏,在十多棵高大粗壯的核桃樹下,滿地的雞、鴨、鵝,或悠閒覓食,或追逐嬉戲。
“我家近3畝的庭院現在都充分利用起來了,院里的所有東西現在都是我的寶貝。”說起庭院給家里帶來的效益,阿不都扎克·買提肉孜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今年,和田市統籌兼顧,將庭院改造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通過庭院改造和發展庭院經濟,按照“宜棚則棚、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原則,將全市4萬余戶農戶庭院進行改造,按“一戶一策”分別發展種植、養殖、家庭手工業,帶動農民發展生產,增加庭院經濟收入,實現脫貧致富。
在特根拉村村民努爾買買提·白克力院子里,努爾買買提·白克力正忙著為馬上建成的雞圈做最後的收尾工作。“得益于鄉里幹部的幫助,我修建了300多平方米的雞圈,可以同時養殖2000多只雞,月增加收入4000元至5000元沒問題。”說到將來的發展,努爾買買提·白克力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
同時,全市將庭院改造、發展庭院經濟與安居富民建設相結合,把庭院改造和城鄉環境治理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城鄉統籌、長效管理”的原則,以庭院改造為切入點,循序漸進,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庭院種植,建設精品林果示范園等。
庭院經濟的發展,不僅有效地優化了全市富余勞動力轉移,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幫助農民增加了收入,而且還改善了村容村貌,真正實現了“小庭院、大效益”。
[責任編輯:劉暢]